-
-
字大
-
字小
2014年上半年,我盟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迈上新台阶,共完成223.98亿元,同比增长15.6%,比上个月加快5.5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3倍。其中,投资在建项目719个,完成211.00亿元,房地产在建项目77个,完成投资12.98亿元。
一、我盟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特点
(一)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进入2014年以来,经济下行的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以煤炭为主导的工业严重受挫,在经济大环境不利的影响下,我盟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增长,1-6月份累计投资完成223.98亿元,同比增长15.6%,在全区排名第六位。其中,6月当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86亿元,同比增长21.3%,出现了较快的增长势头。
(二)投资多在于新建项目与建筑工程
按建设性质看,固定资产投资多来源于新建项目。1-6月份,全盟新建项目完成投资166.22亿元,同比增长14.7%,占总投资额的74.2%;扩建项目完成投资28.19亿元,同比增长82.3%;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投资15.93亿元,同比下降29.2%。
按构成看,固定资产投资则多用于建筑工程。1-6月份,建筑工程完成投资128.91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7.6%,同比增长6.1%;设备工器具购置其次,完成投资62.7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28.0%,同比增长38.8%;安装工程完成投资12.55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6%,同比下降2.1%。
(三)第二产业拉动整体固定资投资增长
1-6月份,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24.77亿元,占总投资额的56%,同比增长31.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15.9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4.82亿元,同比增长64.9%,主要是由于东乌京能、西乌华润、锡市胜利新入库项目,这三个新入库项目6月当月即完成投资25个亿。
1-6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0.48亿元,同比增长48.5%,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32.9个百分点,但由于第一产业占整体投资比重较小,仅为9.1%,所以对整体投资的拉动作用较小。其中:6月当月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2.12亿元,同比增长19.2%。
1-6月,第三产业完成投资78.73亿元,同比下降12.7%,低于全社会投资增速28.3个百分点。其中:6月当月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1.41亿元,同比下降25.7%。
(四)分行业降多增少
工业整体虽呈上涨态势,但采矿业,尤其原煤开采业下降幅度大同比降低35.9%。第三产业除少数行业外,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超过三十个百分点的行业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公众、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五)资金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
上半年资金来源合计222.56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自筹资金174.96亿元,占总资金来源的78.6%,同比增长22.8%;国内贷款17.42亿元,同比下降27.5%。
(六)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
受全国房地产市场不景气影响,我盟房地产市场在进入5月施工期后,房地产开发投资5月、6月连续下降,截止六月末,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2.98亿元,同比下降10.9%。房屋施工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双双下降,分别下降18.5%、53.3%,其中以住宅更为明显,分别下降27.7%、67.5%。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也是同步下降,分别下降60.3%、75.1%。而空置面积却在不断增长,截止六月末,全盟空置面积已达79.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4.7%,环比增长5.1%。
二、制约全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加之国家调整经济结构,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和高污染项目的上马,而我盟的产业结构却较为单一,以煤炭为例投资下降明显,预计今年全盟投资增速受其影响,将呈逐步回落趋势。
(二)上半年投资增长主要来源于工业投资增长的拉动,但随着国家对能源型产业的转型要求,能源型工业发展已进入到一个滞待期,工业投资后续如无大的项目跟进是否能持续拉动全社会投资增长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将严重影响第三产业的投资增长。房地产市场在全国的颓势已不可避免,我盟的房地产市场也持续低迷,房地产开发资金或有断链的危险,如何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健成为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难题,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将会影响本地区多项经济的发展。
三、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几点建议
(一)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力争计划年内竣工的项目按期竣工,不留欠帐。加强对项目建设的协调和管理,强化对在建项目特别是投资亿元以上重点项目进展情况调度,确保大项目按计划顺利推进。
(二)多方位筹措资金,确保投资项目资金到位。鼓励四大商业银行向投资企业贷款,盘活资本,同时多吸引区外资金及外商投资,促进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三)着重解决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的资金问题,保证房地产开发能如期顺利进行,增强整个房地产市场信心,稳定房地产价格预期,完善房地产项目的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平稳度过拐点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