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今天,你阅读了吗?——锡盟全民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8-04-19 来源:锡盟统计局 贺瑛瑛

  阅读有着神奇的力量,它决定着人的知识、思想、意志、审美和情趣,在学习和工作中爱上读书能让我们“腹有诗书气自华”。培根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宋朝诗人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些关于读书的体会和感悟,都是对人生和事业走向辉煌与成功的体会和总结,无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在物质文化非常丰富的当下,精神文化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近日,为推动全盟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锡盟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对全民阅读情况进行电话访问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报告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从全盟16岁以上的群众中随机抽取样本5000人,完成样本1895人,其中,男性1187人,占样本比重为62.7%;女性708人,占样本比重为37.3%,详细情况见下表。



  二、调查结果简析

  (一)全盟阅读氛围较为浓厚。数据显示,全盟群众阅读率为55.2%,较去年和前年分别提高了7个和9.3个百分点。其中,30.8%的群众经常阅读,24.4%的会偶尔读书,44.8%的群众则没有读书习惯。在阅读群体中,18.4%的群众每年大概阅读10本及以上图书, 22.7%的群众阅读5-10本,50.3%的群众阅读1-5本图书。

  ——按男女比例看。在阅读群体中,男性占53.7%,女性为57.8%,女性较男性高4.1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女性较男性更爱看书。

  ——按年龄来看。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加,阅读率却逐渐下降。16-23岁的群体读书比重最高,为71.8%;其次为24-34岁的群体,为67.14%;35-60岁的群体占54.2%;6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则为32.7%。

  ——按职业分。数据显示,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企业人员和学生读书习惯相对较好,阅读率分别占85.3%、78.2%和77.8%;个体户和退休人员表示经常阅读,分别占60.6%和55.3%;打工及自由职业者和农牧民的阅读习惯较差,分别占33.4%和31.9%,详细情况见下表。


  ——按学历分。从文化程度来看,学历越高,阅读情况越好。调查结果显示,本科学历阅读率最高,为89%;硕士及以上学历阅读率为85.7%;大专学历为76.8%;高中或中专以下阅读比例则降至43%。

  (二)阅读的时长情况。在阅读群体中,四成以上群众有着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阅读用时在一个小时及以上。其中,24.5%的受访者每天用于读书报或杂志的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16.9%的受访者读书约一小时左右;18%的受访者读书时间约半个小时;39.2%的受访者偶尔读书;1.4%的受访者基本不读书。数据显示,高学历人群阅读时间更多,每天阅读在一小时以上的人群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58.3%,本科为26.1%,大专为26.3%,高中或中专以下则为最低,占22.3%。

  (三)阅读是一个人获取知识、丰富智慧、提高思想境界的最佳途径,它是启蒙,是积累,是钥匙,是开关。阅读的目的在于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数据显示,以获取知识、扩展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和放松休闲是我盟阅读爱好者的主要目的,分别占44.3%、43.2%和40.6%; 28.3%的群众读书是为了掌握技能;9.1%的群众读书是为了应对考试,详细情况见下表。


  (四)随着电脑、手机以及电子阅读器的技术不断更新升级,数字化阅读凭借难以估量的速度迅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它不仅创造了新的阅读方式,更改变了传统的阅读习惯 。

  数据显示,我盟阅读群体中,手机阅读方式增长迅速,并首次超越了传统的纸质阅读,为83.3%,高于纸质阅读17.9个百分点,网上阅读方式占51.3%。从职业看,待业、打工、个体户和农牧民是手机阅读的主要群体,分别占53.2%、45.3%、44.5%和43.7%。从学历看,用手机阅读的群体与学历成反比,学历越高手机阅读反而越少。

  根据受访者反馈结果显示,有部分数字化阅读者承认,在读完电子书后还购买了该书的纸质版,尽管数字化阅读越来越便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海量阅读,但是,那些深植于观念中的传统阅读方式并未如想象般轻易地消失。

  (五)生活实用、娱乐休闲、文学艺术和专业技术四类刊物是目前阅读者的首选图书。

  数据显示,69.9%的受访者选择阅读生活实用类刊物,此类刊物最爱读者欢迎;56.7%的读者选择读文艺文学类图书,说明在人们的精神领域中,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51.9 %选择读娱乐休闲类,51.6%选择读专业技术类,详细情况见下表。


  (六)半数以上读者每年购买图书报纸或杂志的支出在100元-500元之间其中,25.6%的读者每年购买图书报纸或杂志的支出为100-300元;年支出在300-500元之间的占25.1%;100元以下的占18.6%;500元以上的占14.4%。

  三、存在的问题

  读书是一种自我修炼,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从中修炼自己的心境,丰富自己的见识,这样的生活更显厚重,更有质量。可是当今社会中,因为工作忙、学习忙,不喜欢读书或者认为读书无用的却成为一部分人不愿读书或不想读书的“借口”。

  (一)快节奏的社会生活方式令很多人感叹没有属于自己的自由时间,“没有时间”也成为影响人们阅读的主要原因。调查中,当问及什么因素会影响阅读时,45.7%的受访者认为没有时间,其他依次为:自身条件不允许(29%)、没有读书习惯(12.3%)、不喜欢读书(9.5%)和找不到感兴趣的书(3.5%)。

  (二)近些年“知识无用论”、“读书无用论”有再度抬头趋势,实用主义心态造成读书的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根据受访者反馈,有18.9%的群众表示读书的作用一般或者没作用,有7.8%的群众表示不知道读书有没有作用,只有73.3%的群众认为读书有作用且作用很大。

  (三)近两年来,虽然我盟全民阅读率呈小幅上升趋势,但年人均读书约有4.4本,横向比较来看,阅读量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相差较远,远低于北京人均读书10.97本,上海人均读书6.61本。从受访者反馈来看,阅读量少与个人需求有关,忙于各种事情而无暇阅读是一部分人阅读量少的原因。阅读量还与他对阅读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相关,如果认为阅读与自己的生存状况关系不大,或者阅读反而会影响生存状况的改善,就没有阅读的需求和积极性。

  (四)阅读媒介多元化,阅读习惯由深阅读向浅阅读过渡。纸质阅读是人类几千年来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方式,也是人们接受信息、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纸质阅读具有易读、阅读效果好的特点,是进行“深阅读”的前提。数字阅读也被称之为“浅阅读”,它是一种浏览式、碎片式、快餐式的阅读方式,具有随意性、跳跃性和娱乐性的特点。数据显示,我盟手机阅读方式已经高于传统纸质阅读方式17.9个百分点,这种阅读方式虽然有较为快速、及时等优点,但也存在容易令人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影响判断能力等弊端。

  (五)全民阅读的功利性较强。从反馈结果看,专业技术类、财经科技类和考试用书占阅读者的51.6%、35.7%和19.4%。一部分阅读者非“有用的”书不读,而“有用”的定义变得非常狭窄,认为考学位、评职称、写毕业论文、完成科研任务而读书才是有用的。日益严重的功利性阅读已成为阻碍我们深层次阅读、人文阅读的一个因素,同时障碍了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承。

  四、几点建议

  现阶段,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国民素质、社会意识等方面得到了快速提高,对此,全盟各级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人们的阅读意识,从而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一)加大图书馆、书店和社区图书角的建设力度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勤奋阅读的优良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渐渐忽略了读书的原有意义,更多的是为了考试成绩而读书,对没有实际帮助意义的书籍不予理会,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此,政府财政应加大对图书馆、书店和社区图书角的投入力度,根据读者的阅读需求进行分析和研究,购置更多的新书,丰富各类馆藏资源,及时更新升级,满足人们对不同知识的需求,有效推进全民阅读的开展。

  (二)开展读书宣传活动

  为了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营造全民读书、终身学习的良好社会氛围, 可以更多举办相应的读书推广、宣传活动,提高人们的阅读意识,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活动中来,对阅读方法等进行交流,提高阅读质量, 同时降低入馆门槛,为读者创造阅读条件。   

  (三)加大数字图书建设力度

  手机、电子阅读器等智能移动设备的普及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虽然“低头族”的迅速壮大招致很多诟病,但不可否认的是,阅读方式正在经历着一场以传统纸质书籍为介质逐渐转向数字阅读的革命。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阅读方式,数字阅读顺应了时代潮流。数字阅读的发展对于丰富全民阅读方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有着重要影响。数字阅读作为传统阅读的有益补充,使读者摆脱了时空的限制,更方便、更快捷的享受阅读服务。应加快数字图书的建设力度,使用户随时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查询书籍,满足人们的海量阅读需求。

  (四)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阅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基石,教育的根本,那么,儿童阅读就是基石的核心。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家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首先应做到“自律”,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多进行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孩子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在读书中学会做人,做人时懂得规则,在规则中懂得敬畏,在敬畏中不负生命。

  (五)提高贫困地区的阅读质量

  在贫困地区,人们缺少阅读条件,相应的设施不健全,导致贫困地区出现读书难等现象。对此,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援助力度,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图书馆等设施,对社会各界捐赠的图书分类整理,并根据当地的阅读需求购买新书,从而全面提高贫困地区的阅读质量和水平。

  (六)推动全民阅读,坚定文化自信

  大力推动全民阅读,传递人文情怀,弘扬主流价值。全民阅读在社会的风起云涌,归根结底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惟有接触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经典,方能培养崇德向善、自强不息和文明诚信的良好品质。阅读书籍是一种对待生活的理念,也是一种精神幸福感的追求,能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提升人民群众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不断坚定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