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16年,全盟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农牧业基础继续巩固,第二产业运行保持平稳,第三产业发展既快又优。
地区生产总值稳中有进
2016年, 锡盟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1045.51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较前三季度提升0.2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全盟顶住工业经济下行的压力,齐心协力抓运行、上项目、调结构,工业经济筑底反弹,逆势而进,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限上商贸、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商品房销售、财政八项支出和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推助第三产业增加值又好又快增长(见图1)。
横向比较来看,总量居全区第7位,增速与全区平均水平持平,居全区第8位,增速排名前3位的盟市分别是兴安盟(8.0%)、阿拉善盟(7.8%)和呼和浩特市(7.7%)。
分旗县看,全盟有7个地区增速超过全盟平均水平,其中西苏旗增速超过10%,达到11.0%,居全盟首位;增速居全盟第2位和第3位的地区分别是二连市(9.9%)和东乌旗(9.1%)(见图2)。
2016年,锡盟人均GDP首次超过10万元,达到100279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6210元,居全区第6位,位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市(216025元)、阿拉善盟(140583元)和包头市(136699元)。按2016年底汇率计算约合14635美元。
三次产业结构呈现明显变化
(一)农牧业基础继续巩固。2016年,全盟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5.3亿元,比上年增长3.9%,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横向比较来看,总量位居全区第7位,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居全区第2位,增速排名第1位和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兴安盟(4.0%)和巴彦淖尔市(3.8%)。
分旗县看,全盟有9个地区增速超过全盟平均水平,其中东乌旗居全盟首位,同比增长4.4%(见图3)。
(二)第二产业发展缓中趋稳。2016年,全盟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完成6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8.83亿元,同比增长7.1%。
横向比较来看,总量居全区第7位,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居全区第9位,增速排名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兴安盟(9.6%)、呼和浩特市(8.7%)和通辽市(8.4%)。
分旗县看,有6个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盟平均水平,其中西苏旗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居全盟首位,居全盟第2位和第3位的地区依次是二连市(11.1%)和东乌旗(10.1%)(见图4)。
(三)第三产业发展既快又优。2016年,全盟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16.5亿元,比上年增长9.3%,较前三季度提升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0.3%,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快于第二产业增速2.6个百分点,三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3%,同比提高18.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7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82.47亿元,同比增长7.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35.33亿元,同比增长6.8%;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2.93亿元,同比增长15.6%;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14.91亿元,同比增长8.9%;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58.99亿元,同比增长5.5%;其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0.1亿元,同比增长12.9%。
横向比较来看,总量居全区第8位,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居全区第3位,较前三季度前移1个位次。呼伦贝尔市(9.9%)和乌海市(9.9%)并列居全区首位。
分旗县看,全盟4个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盟平均水平,其中多伦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居全盟首位,增速居全盟第2位的地区是太旗(9.5%),白旗(9.4%)和锡市(9.4%)并列居全盟第3位(见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