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今年以来,全盟上下认真落实盟委、行署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办好“两件大事”,凝心聚力抓经济、补短板、强根基,促升级,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盟地区生产总值稳中快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
一、全盟县域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向好
根据盟市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3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1184.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4.30亿元,比上年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592.26亿元,比上年增长4.8%;第三产业增加值4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
横向比较来看,总量全区第7位;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3个百分点,居全区第7位,增速排名前3位的盟市分别是包头市(10.2%)、呼和浩特市(10.0%)和巴彦淖尔市(7.9%)。
2023年全区各盟市生产总值完成情况
单位:亿元、%
从地区看,锡市(340.84亿元)和西乌旗(217.02亿元)两地区经济总量超200亿元,合计占全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1%;总量在50-100亿的地区有7个,依次是东乌旗(76.14亿元)、二连市(75.31亿元)、蓝旗(73.79亿元)、多伦县(66.89亿元)、太旗(62.45亿元)、乌拉盖(54.64亿元)和阿旗(50.14亿元),合计占全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8%;总量小于50亿的地区有4个,依次是西苏旗(49.49亿元)、东苏旗(47.36亿元)、白旗(42.76亿元)和黄旗(29.96亿元),合计占全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1%。
从增速看,全盟13地区生产总值均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其中,8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盟平均水平,依次是白旗(17.6%)、二连市(8.1%)、多伦县(8.0%)、太旗(7.9%)、黄旗(7.6%)、西苏旗(7.0%)、西乌旗(6.2%)、东乌旗(6.1%),分别高于全盟平均水平11.6、2.1、2.0、1.9、1.6、1.0、0.2和0.1个百分点;蓝旗(6.0%)与全盟平均水平持平;4地区增速低于全盟平均水平,依次是阿旗(5.4%)、锡市(3.5%)、乌拉盖(3.2%)和东苏旗(3.1%),分别低于全盟平均水平0.5、2.6、2.8和2.9个百分点。
从对全盟的贡献来看,3地区贡献率在10%以上,依次为西乌旗(17.4%)、锡市(16.9%)和白旗(11.4%);6地区贡献率在5%-10%之间,依次为二连市(9.5%)、多伦县(7.7%)、太旗(7.2%)、东乌旗(7.1%)、蓝旗(6.4%)和西苏旗(5.3%);4地区贡献率在5%以内,依次是阿旗(4.0%)、黄旗(3.0%)、乌拉盖(2.3%)和东苏旗(1.8%)。
全盟及各旗县市(区)GDP增速情况
单位:亿元、%
(一)第一产业较快增长
2023年,全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8.9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4.30亿元,比上年增长6.6%,占GDP的比重为14.7%,对全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9%,拉动经济增长1.1个百分点。
从地区看,全盟13个地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六高一平六低”,其中,白旗(10.4%)和黄旗(10.2%)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余高于全盟平均水平的4地区依次是太旗(8.2%)、东乌旗(7.8%)、阿旗(7.2%)和蓝旗(6.7%);与全盟平均水平持平的地区为乌拉盖(6.6%);低于全盟平均水平的6地区依次是西乌旗(5.7%)、锡市(5.2%)、东苏旗(5.0%)、西苏旗(4.9%)、二连市(4.3%)和多伦县(4.3%)。
(二)第二产业稳中加快
2023年,全盟第二产业增加值592.26亿元,比上年增长4.8%,较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50.0%,对全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8%,拉动经济增长2.1个百分点。从行业构成看,全盟工业增加值527.03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采矿业增加值335.98亿元,比上年下降1.3%;制造业增加值6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125.37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全盟建筑业增加值65.23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从地区看,4地区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呈两位数增长,依次是白旗(35.3%)、多伦县(13.6%)、黄旗(10.5%)和二连市(10.5%);其余保持增长的7地区增速依次为太旗(8.9%)、西苏旗(8.5%)、蓝旗(7.5%)、西乌旗(6.0%)、东乌旗(5.2%)、阿旗(5.1%)和乌拉盖(1.2%);负增长的地区分别是东苏旗(-2.0%)和锡市(-2.4%)。
(三)第三产业恢复较快
2023年,全盟第三产业增加值418.22亿元,比上年增长6.9%,增速分别快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0.3和2.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5.3%,对全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3%,拉动全盟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六大重点行业全部实现增长,其中住宿餐饮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比上年增长19.3%,居各行业之首;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其他服务业比上年分别增长9.5%、8.2%、7.2%、4.8%和4.7%。
从地区看,13个地区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有4个地区增速高于全盟平均水平,依次是锡市(8.5%)、二连市(7.8%)、西乌旗(7.7%)、太旗(7.1%);与全盟平均水平持平的地区是西苏旗(6.9%);低于全盟平均水平的8地区依次是东苏旗(6.6%)、东乌旗(5.5%)、乌拉盖(5.2%)、多伦县(4.8%)、阿旗(4.3%)、白旗(4.1%)、蓝旗(3.8%)和黄旗(3.7%)。
二、存在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总体实力相对偏弱。2023年,全盟13个地区生产总值均呈稳步增长态势,经济发展整体呈现持续向好态势。但是,县域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从总量上看,我盟仅有锡市(340.84亿元)和西乌旗(217.02亿元)两个地区突破百亿元,仍有4个地区总量不足50亿元,总量最大的锡市和最小的黄旗差距达到12.2倍。从增速上看,经济增长最快的白旗(17.6%)和最慢的东苏旗(3.1%)的差距达到14.5个百分点。
(二)县域产业结构单一,结构调整升级缓慢。受经济基础、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诸多因素影响,我盟县域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缺乏多元化产业结构等短板依然存在。如二连浩特市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82.1%,经济发展对第三产业依赖程度相对较高;部分地区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工业,“一煤独大、一电独大”的产业结构依然没有改变,如乌拉盖、蓝旗和西乌旗规模以上煤电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99.3%、97.8%和77.0%。
三、几点建议
一是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做大做强本地优势主导产业,打造富有县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形成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产业规模优势和竞争优势。
二是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县域工业化的主攻点,充分发挥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洼地”效应,使园区成为推进工业化的主要增长极。
三是扶持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各地区要结合本地资源状况、区位条件、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坚持在政策、资金、人才上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协作配套型、循环经济型、节能减排型、劳动密集型、出口创汇型、“专精特新”型企业发展,着力培育扶持一批有实力、有潜力、有带动力的骨干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四是引导县域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我盟目前区域性产业结构失衡的现状,加大政策的导向作用,在资金支持,项目配给方面充分考虑县域的既有结构,从盟级层面统筹推动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县域经济结构,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