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锡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8-02-07 来源:锡盟统计局 聂文喆

  按:企业景气调查是从企业家的观察视角,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宏观经济态势、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所做出的判断和预期。近期盟统计局借助国家统计局一套表联网直报平台,从煤炭、石油和电力等20个大类行业中抽取10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了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生产能力利用情况及企业订单及用工情况等7大项,涵盖26个中项112个小项的专项调查。现将结果形成报告,供决策参考。

  一、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情况及对预期的判断      

  (一)调查企业生产经营的总体情况

  本次抽查的103户企业2017年共完成产值341.15亿元,占全盟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2.7%;实现利润6.93亿元,占比21.3%。从生产状态看,66户企业正常生产,31户企业半停产,6户企业停产。分别占103户企业总数的64%、30%和6%。


  (二)对2017年企业运行状况的评价

  103家企业在对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看法中,30.1%持乐观态度,55.3%认为一般,14.6%认为不乐观。分行业看,一是呈现两极分化态势,如饮料制造企业100%认为乐观,而皮革制品、纸制品和文体用品制造业100%认为不乐观;二是重点行业状况并不理想,如煤炭开采和电力生产仅有29.4%和52.9%的持乐观态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0%的认为一般。


  (三)对预期的判断

  在对本行业2018年一季度运行状况的预判中,三成(31.1%)企业持乐观态度;有53.4%的认为一般;15.5%的认为不乐观。饮料制造企业仍为100%乐观,而皮革制品、纸制品和文体用品制造业为100%不乐观。重点行业中,煤炭开采和电力生产分别有35.3%和52.9%持乐观态度,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100%认为一般。

  问及2018年一季度增长情况时,认为加快的企业仅有7.8%、认为持平的65.0%,认为减缓的27.2%。从三大门类看,电力企业情况较好,没有企业认为增速会减缓,制造业企业中,38.6%的认为增速会减缓。总体来看,锡盟规模以上工业会延续2017年四季度的发展来势,实现2018年一季度平稳较好的起步。


  二、调查中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企业生产能力发挥程度欠佳

  被调查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平均约为52%,产能利用率超过80%的只有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纸制品业3个行业,分别为95.0%、88.0%和85.0%;而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9个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50%,其中文体用品业、褐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非金属矿采选业产能利用率尤其低下,分别为10.0%、19.0%和25.0%。

  究其原因:受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影响的企业占比最多,为31.1%,如纸制品企业和金属制品企业;受产品价格过低影响的企业为20.4%,如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和废金属制品企业;受季节性减产和资金紧张影响的企业分别占19.4%和18.4%;其他原因有:产品竞争力不足、设备问题、劳动力不足、政策性减产等。

  (二)盈利增加的企业不足两成,近九成企业税负没有减轻

  从企业三四季度盈利的环比情况来看,54.4%的企业持平,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纸制品业、金属制品业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仅有17.5%的企业盈利有所增加,如饮料制造业;28.2%的企业盈利减少,如其它采矿业、皮革制品业和纸制品业。

  导致利润变动的因素中,业务量影响最大,占比27.0%,成本费用和销售价格次之,分别为24.7%和23.6%,税费影响最小,仅为5.6%,有19.1%的企业认为还有其他影响因素。三大门类行业分开来看,采矿业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销售价格;制造业和电力热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均为业务量不足。

  关于税负的问题,近七成企业认为税收负担持平,如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食品制造、皮革制品等8个行业;近二成企业税负加重,如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企业;认为税收负担减轻的企业仅一成多,如文体用品生产企业。

  (三)资金紧张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调查中近四成的企业认为资金紧张,主要分布在农副食品加工、化学原料化学制品和有色金属冶炼压延等行业。在导致资金紧张的原因中,融资难也是较为集中的问题,近八成采矿企业和半数的制造业、电力热力企业都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此外,存货资金占用多、货款回笼慢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占比均在20%左右。

  (四)企业缺乏投资动力

  从企业投资情况来看,103户调查企业中,87户企业四季度未投资,占比达84.5%;而有投资的16户企业中多数用于设备改造和节能环保,仅1户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

  企业投资动力不足主要原因是缺乏好的项目,这类原因占40.2%;由于资金不足未能投资的企业占36.8%;选择投资预期不乐观、投资效益低及科技人才不足的企业分别为16.1%、6.9%和4.6%。

  对于预期的投资意愿,4.9%的企业选择增加投资,65.0%的企业保平,30.1%的企业表示需压减投资。

  (五)企业订单与用工需求增量有限

  2017年三四季度的环比情况来看,订货量增加的企业仅有5.8%,持平的有66.0%,减少的有28.2%,其中12.1%的企业出口订单减少。 

  用工需求量加大的企业仅有7.8%,分布在化学制品、农副食品加工、有色金属矿采选、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煤炭开采洗选5个行业。用工需求持平企业占67.0%,主要分布在饮料制造、纸制品、金属制品和电气机械器材制造业。用工需求减小的有25.2%,主要分布在其它采矿业、皮革制品业、文体用品业。对于2018年一季度,计划增加用工的企业仅有4.9%,分布在化学制品、有色金属矿采选、电力热力生产供应、有色金属矿采选和煤炭开采洗选4个行业。有25.2%的企业计划减少用工,主要是其它采矿业、皮革制品业、文体用品业。

  此外,有2.9%的企业存在“机器换人”的情况,分布在纺织、煤炭开采洗选和电力热力生产供应3个行业。

  三、对策措施

  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专项调查来看,资金不足、负担加重和订单需求减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科技创新产品不足、对外贸易渠道单一、优质项目匮乏也是工业经济发展中不容小觑的制约因素。

  关于2017年政策落实情况,近四成(37.9%)企业认为受益于相关政策的帮助支持。这些企业认为受益较多的政策,一是减税降费,占比38.5%,其中电力热力行业收益尤为明显;二是简政放权,占比30.8%,采矿业受益最明显;三是化解过剩产能,占比23.1%,有四成多的采矿业企业受益于此项政策。回应企业的呼声,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继续抓好各项减负、放权政策的落实,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标“破”“立”“降”的总体指导方针,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还需发挥政府银企沟通的纽带作用,降低银行贷款门槛和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资金紧张问题;进一步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储备和人才培养;引进优质项目,挖掘新的增长点,同时不断开拓国内外潜在市场,寻求新的销货渠道,活跃进出口贸易。对于企业自身,应加强内部管理,积极学习并引进发达地区先进企业管理理念,合理控制产品库存,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