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锡盟农村牧区市场情况调查

发布时间:2016-07-20 来源:统计局

为深入了解全盟农村牧区市场状况,找制约农牧区消费市场发展因素6月末,盟统计局在全盟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农牧区消费市场情况电话访问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 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包括:对农牧民的调查和对农牧区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调查。

对农牧民的调查共抽取样本4021户,访问成功1318户,其中:农户674户,牧户644户。调查内容为农牧民日常消费及农畜产品的出售情况(样本分布详见图表1)。

对农牧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调查共抽取样本3837户,访问成功958户。调查内容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生产成本、销售收入及资金运转情况。

图表1  分旗县市(区)农牧民样本数量图示


单位:户

二、农村牧区市场呈现的基本倾向

(一)农牧民日常消费主要集中在本地和中心镇

调查显示:农牧民日常消费选择以旗县所在地消费为主的占52.2%,选择以本地商店消费为主的占45.3%,选择以农畜产品市场消费为主的占2.2%,选择以网络消费为主的占0.3%。总体看,农牧民仍以传统消费方式为主,网络消费非常少。

(二)政府优惠补贴政策对农牧民消费促进较大

调查显示:参与家电下乡优惠的农牧民占18.75%,参与汽车下乡优惠的占2.75%,参与汽车以旧换新优惠的占0.76%,参与农机补贴的占19.09%,参与其他优惠政策的占58.65%(见图表2。农牧户均不同程度享受到政府优惠政策补贴而带来的实惠,政府的各项惠农惠牧消费政策对促进农牧民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图表2  农牧民享受政府补贴图示

单位:%

(三)农牧民主要通过中间商将农畜产品销售到加工企业

调查显示:通过个体商贩收购与直接出售给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牧民出售农畜产品的最主要两种途径,目前这两种出售方式已占到农畜产品销售的77.4%,其中中间商上门收购占比58.82%,到加工企业直销售占比为18.58%

(四)农牧民通过网络销售农畜产品意愿不强

调查显示:目前较少农牧民通过网络销售农畜产品。从销售意愿看,今后不打算通过网络销售农畜产品的农牧民占比达到52.89%。农村牧区互联网普及水平不高、硬件设施不配套、物流跟进滞后是影响农畜产品网络销售的重要因素。

(五)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销售商品服务种类少

调查显示:43.82%的经营户以销售日用消费品为主,27.88%的经营户以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性消费为主,14.78%的经营户以销售粮食、蔬菜、肉类等农畜产品为主,其余经营户销售农资产品、工业产品及家用电器(见图表3)。由此看出,农村牧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主要以销售日常需要的基本生活类商品为主,消费升级类商品占比较小,消费市场出现商品种类单一、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图表3  企业及个体工商户销售商品服务种类占比图

单位:%

(六)消费群体基本以当地住户为主

农村牧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服务对象主要为本地住户。调查显示:89.62%的经营户销售对象以本地住户为主,9.96%的销售对象以外地游客为主,0.42%的销售收入以网络销售为主。表明农村牧区企业经营方式仍很传统、销售范围不够宽、客户群体较单一。

(七)现代化信息技术在农畜产品销售中应用不广泛

农村牧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广泛,借助网络销售商品的经营户占比非常小。调查显示:较为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经营户仅占26.42%,其中借助网络销售商品的仅占9.01%;今后打算建立网上销售平台的占比高达59.64%。由此不难看出,农村牧区特别是地广人稀的牧区,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环境不佳是网上销售平台难以搭建的主要制约因素。

(八)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压力大

调查显示反映经营状况差的经营户占39.1%,经营状况一般的占52.83%,经营状况好的仅占8.07%。其中,反映成本高及较高的占36.16%,成本适中的占48.11%;反映劳动力成本高及较高的占33.13%,劳动力成本适中的占36.27%;反映招工困难的占29.66%,一般的占44.44%(见图表4)。由此看出经营户存在不小的成本高招工难的问题。劳动力成本的刚性增长已成为商业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推手。

图表4  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成本及招工情况表

单位:%

成本

劳动力成本

招工

选项

百分比

选项

百分比

选项

百分比

8.49

12.58

容易

20.44

较高

27.67

较高

20.55

较容易

5.45

适中

48.11

适中

36.27

一般

44.44

15.72

30.61

困难

29.66

(九)农村牧区减税降费取得一定成效

由于农村牧区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相对较小,多为小规模纳税人,随着税收营改增政策的推进,企业缴纳税费逐渐降低。调查显示66.35%的经营户认为税费较低。

(十)三成多经营户资金运转困难

调查显示:资金运转困难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占35.01%,资金运转一般的占49.58%,资金运转较为顺畅的占15.41%。从融资情况看,反映融资困难的占36.27%,融资一般的占10.06%,融资较容易的占21.8%。与其他企业一样,融资困难仍是制约农村牧区商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从调查访问情况看,当前,农牧区市场不发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农牧民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扩展升级缺少购买力支撑

2015年我盟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22元,在全区12个盟市中居于中下游,较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18187元,表现为农牧区市场和农牧民消费与城镇相比出现较大城乡差别。特别是2014年以来,农畜产品价格进入下行通道,至今市场低迷,对农牧民增收产生巨大负面拖拽,有支付能力的消费下降,市场繁荣发展受抑。

(二)人口集中度差,市场交易成本居高不下

众所周知,一定规模和密度的人口是商业网点布局的必要条

件,通常人口规模达到2000人会设置便利店,而综合超市、专业店、购物中心的设置则需达到更大规模的人口数量。因此,考虑到经营成本与利润,企业在人口数量少、密度低的农牧区设置商业网点的积极性不高。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型商业模式难以拓展

调查显示:29.04%的农牧民表示想上网但是上不了。农村牧区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网络覆盖率低、稳定性差、网速慢等问题的普遍存在,致使依托于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现代新型商业模式难以在农牧区推广。

(四)商业物流发展滞后,电子商务缺乏物流快递支撑

部分地区物流快递不能直接送达,网购的商品只能由旗县网点代收,限制了网购的便利性,阻碍了农牧民网络购物的热情。调查显示:13.95%的农牧民表示对网购存在顾虑是由于接收快递不方便,没有快递网点。

为此,建议各地区党委政府、涉农、涉牧部门首先要加强引导和扶持,通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牧业产业化作业程度,提高农畜产品产出效率,形成市场化的“产+销”模式,增加农牧民收入。

其次,要继续做好“十个全覆盖”这篇大文章,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扩大新生活、新消费的需求容量。

第三,大对农村牧区物流快递业务的扶持力度,提升物流网点覆盖率,使网上订单能够顺利得到网下服务。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从政策、资金、税费等多方面给予农村牧区物流快递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