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时下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并日渐成为百姓的主流消费方式。针对锡盟消费者网购现状,盟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报告显示锡盟居民消费外流倾向明显,且比重逐年提高。与此同时,盟商务局对锡盟肉类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外销的情况也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盟外通过网购平台流入锡盟的消费相对黯然。本文试从GDP核算的角度,就网购环境下锡盟消费净流出现象作粗浅的分析,供参考。
一、消费净流出现象及其影响
(一)人均网上消费数量与份额不菲
调查显示:2016年锡盟人均网上支出为1940元,与居民的消费水平作比较,相当于居民人均商品类支出的16%;若按104.7万常住人口来计算,锡盟居民网上消费商品的总金额约20.3亿元,相当于2016年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9.1%。
(二)盟内网上外销商品种类单一、数量较少
据商务部门的调研显示,锡盟现有电商应用企业511家,其中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5家,目前线上销售的主要是牛羊肉、奶制品以及民族工艺品,且牛羊肉占绝大多数。2016年,锡盟通过电商销售的牛羊肉2000余吨,约1.4亿元,加上少量的其他商品,充其量不超过1.5亿元。
(三)流出和流入的消费本质上差异迥然
通过电子商务流入和流出的消费仅仅是量上的差距吗?还不止于此。进一步剖析来看,牛羊肉、奶制品等商品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受众面较窄,消费群体相对固化,通过电商进行销售,只是销售方式的演进与替代,新增的消费需求极其有限,对其上游产业的拉动更是微乎其微。从近三年锡盟牛羊肉工业制成品产量的变动情况来看,增速分别为16.4%、16.9%和14.4%,年际间增速呈稳中趋缓,并未因电商的兴起而呈现明显的拉高迹象。相比之下,锡盟网购所流出的消费均是大众商品,对本地实体店铺具有很强的挤对和替代效应。从锡盟限上批零企业的销售来看,2016年服装、食品、家居等网购替代度较高几类日用商品的销售额下降7.2%,其中服装类下降15.7%。到2017年上半年,限上零售业的服装类商品的销售额降幅已经达到41.7%,影响在进一步加剧。
(四)消费净流出对锡盟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影响
按照批发零售业的核算方法,2016年锡盟从网购流出的20.3亿元消费额约合增加值3.2亿元,分别相当于锡盟2016年批发零售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和1%。从锡盟近两年网上购物支出的发展趋势上看,未来几年会继续呈现加速发展态势。预计到2020年消费外流将会影响锡盟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3个百分点以上。
二、客观、理性地看待锡盟消费净流出现象
(一)消费净流出现象是锡盟基础产业不发达、基础条件较滞后等诸多问题的综合显现,解决需从长计议
从目前国内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较快、消费呈现净流入地区的情况来看,除发达的大数据软硬环境做保障、奠根基外,还具有以下几个产业发展和基础条件特征:一是发达的基础产业,特别是消费品制造业和旅游业。电子商务较为发达的广东、浙江,其制造业占工业的比重达到80%以上,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更是达到60%以上,且产品种类全、覆盖面大。即使经济并不发达的贵州省,也倚仗繁荣的旅游业以及享誉全国的茶、亚热带水果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做强电子商务,走在全国前列。二是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电子商务较发达的地区,如广东、浙江,乃至贵州,其高速公路密度均在300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加之便捷的铁路网线,不仅提高了物流的效率,而且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三是较高的人口集中度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北京为例,从2016年公布的数据来看,其制造业总量不及内蒙古的40%,制造业的发达程度与内蒙古相比并无优势可言,但其电子商务发展却远远走在前列。究其原因,北京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和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地位,使其成为各地商品流动的集散之地,加之较高人口集中度,域内消费潜力巨大,为电商产业的发展孕育了条件。
与发达地区的条件逐一对照可以看出,发达地区发展电子商务产业所倚仗的优势均是锡盟的短板。表现在:一是制造业、旅游业等基础产业层次低端、发展滞后。2016年,全盟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43%,而消费品制造业的比重不足15%。且种类单一,鲜冻牛羊肉和初端羊绒毛产品占据了其中的近九成,市场狭小,冷链物流和仓储使成本增加。另外,锡盟旅游季节短暂、产业基础薄弱、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对经济发展尚未形成有效的支撑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电商的作为空间。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尚有欠缺。锡盟高速公路密度不足20公里/平方公里,铁路尚未与北京联通,成为锡盟电子商务发展的桎梏。三是区位和人口条件存在劣势。锡盟地广人稀,本地消费力不足;位置偏远,埠外的商品不可能舍近求远绕道来锡盟进行周转。可见,锡盟基础条件与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导致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步伐缓慢、层次低端,在网购环境中消费净流出现象也就在所难免。
(二)应从就业、增收、产业互动等多维度来全面认识网购对锡盟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
网络购物作为全新的营销业态,对许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首先最直接的是快递业。据邮政部门统计,2016年末已有16家品牌快递企业入驻锡盟,覆盖13个旗县市区,业务网点达到17个。2016年快递企业实现业务收入5943万元,近两年年均增长52%。尽管从创造增加值的角度来衡量,还难以抵冲消费外流的影响,但快递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2016末快递业从业人员达到507人,年均增长30%左右。快递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产业,初步匡算在锡盟该行业每百万增加值能够吸纳就业约16人,是传统批发零售业就业弹性的3.9倍,是城镇经济就业弹性的4.5倍,快递业的兴起对居民就业乃至增收的作用是相当可观的。其次是互联网服务业和软件信息业。近两年,锡盟加强大数据基础建设,大数据应用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以前,锡盟互联网服务业和软件信息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7.6亿元,是2015年的10倍多,为锡盟推进经济转型,提升产业层次奠定了基础。第三是电信业。随着手机淘宝的普及,4G用户两年内实现翻番,超过70万人,电信业务总量近两年年均增长30%以上。此外,锡盟公路货运量和银行存贷余额在整体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仍然保持了10%左右的增长速度,这其中网购所引发的活跃的物流和资金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三、充分借力网络购物这一新业态、新模式,补好基础产业的短板
首先是消费品制造业。 按照盟委今后的发展思路,锡盟坚持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和质量兴盟战略,打造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产业体系。消费品制造业是锡盟经济发展中的短板,也是锡盟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更是发展电子商务产业的关键环节。一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我们的产品不一定要走高端化的路线,但一定要面向全国的市场,能够满足各地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这样我们的产品才能走出去,我们的产业才能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延伸出去;另一方面还是应依托资源优势,在区域竞争中突出差异化,发挥比较优势。肉、乳和绒毛等产品是锡盟优势所在,有原料供给,有产业基础,应在这些产业的精深加工上作文章,比如适合大众口味的牛肉干、西式牛排、奶糖等食品以及绒毛织品、兽皮箱包、兽骨艺术品等等,这正是锡盟消费品制造业引领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也是电子商务得以发展的源头活水。
其次是旅游业。自治区党委李纪恒书记强调,旅游业是朝阳产业,一业带百业兴。旅游业带动电子商务发展的例子在全国屡见不鲜,贵州“电商+旅游”的模式走在全国的前列,今年又推出了“寻遍贵州,去你不知道的地方”的新品牌、新模式,让贵州的特色旅游风行天下。这里固然有超前的融合发展思维和发达的大数据平台在不断推助,但实现“电商+旅游”的模式,做大做强旅游业是关键所在。锡盟自然风光独特,历史文化悠久,南临京津,发展旅游业有优势。应积极谋划构建全域旅游格局,抓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加快培育旅游业发展的新业态,只有做强我们的绿色草原全域旅游,才能更好地实现与电商的融合、双赢。
第三是口岸贸易。口岸是锡盟的优势,应成为推助电商发展的重要抓手。当前俄罗斯、蒙古的小食品,日本、韩国的日用品等均为国内较为畅销的商品,把握这一机遇,发展一批“电商+外贸”的,具有口岸特色的电商企业,为锡盟电子商务的发展增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