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锡盟经济进入“新常态”——2014年运行基本面较为平稳

发布时间:2015-02-03 来源:统计局

2014年,面对世界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地缘政治博弈严峻、国内“三期”压力叠加等更加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政经形势,盟委、行署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精神总基调,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在外部环境需求不振,内生动力增长不足的情况下,坚持以稳定能源生产为主线,着力提振有色金属、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建材等地方传统产业的活力,努力构建多级驱动、多元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全年经济发展质量得以进一步提升,呈现出“总体平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就业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2014年我盟经济大考较为满意,但在增速亮丽的表象上很大程度得益于规上能源工业基期数据的调整,从年度及季度GDP增幅走势看,宏观经济尚在寻底过程中,预期经济下行压力不减。

 

2013年以来全盟GDP增幅趋势图

 

一、全盟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全盟经济运行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2014年,全盟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0.59亿元,总量位居各盟市第7位,位次与上年持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幅位居各盟市第7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总体运行态势较为平稳。人均GDP达到90476元,按年底汇率计算人均约合14482美元,同比增长7.9%,位居各盟市第6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058美元。次产业结构为10.5:64.3:25.2上年10.3:66.5:23.2相比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0.2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2.2个百分点。全盟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489.42亿元,占全盟生产总值的51.6%,比重较上年提升4.2个百分点,历史首次过半。分产业看,二产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358.03亿元,占全盟二产增加值的58.5%,比重较上年提升6.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非公有制经济完成328.41亿元,占全盟工业增加值的60.2%,比重较上年提升6.8个百分点;三产非公有制经济完成增加值131.39亿元,占全盟三产增加值的55.5%,比重较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万元产值能耗0.9167吨标煤,同比下降16.1%,高于年度目标11.1个百分点,降幅较上年提高7.5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形势明显改观

(二)第一产业增幅居全区前三

2014年,我盟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98.49亿元,总量位居各盟市第10位,位次与上年持平。受旱情、疫情、饲草料成本上升及牛羊肉市场供需矛盾等因素影响,运行态势有所放缓,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6%,增幅较上年回落1.1个百分点,但整体仍维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增幅仍占据各盟市前三位置,与上年持平。

(三)第二产业增幅保持较好势头

2014年全盟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605.20亿元,总量各盟市第7位,位次上年持平。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增幅位居各盟市第8位。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538.08亿元,总量位居各盟市第7位,同比增长9.9%,增速居各盟市第9。  

——规模以上工业。2014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60.50亿元,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各盟市第8位。从地区生产看,全盟有10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超过两位数。其中东苏旗、东乌旗、阿旗和太旗4地区分列全盟前四,增幅均在15%以上,分别增长24.6%、19.8%、19.0%和18.6%。优势产业看,规模以上五大优势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441.77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能源工业完成236.51亿元,增长14.3%;冶金工业完成71.47亿元,增长12.1%;农畜产品加工业完成67.33亿元,增长9.3%;建材工业完成55.06亿元,增长14.3%;化工工业完成11.41亿元,下降44.4%。从企业规模看,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380户,其中产值超亿元企业首次突破200户,达203户,同比增加10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887.27亿元,增长12.8%,增幅高于全盟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从主要产品产量看,规模以上工业36种主要产品有28种实现增长,覆盖面近八成。能源产品中,原煤、原油和发电量分别增长7.8%、18.3%和4.0%,其中原油受新增企业拉动,增幅较上年提升12.2个百分点;建材产品中,混凝土、花岗岩板材和水泥分别增长58.5%、12.2%和7.8%,人造板下降44.6%;农畜产品中,轻革、食用油、白酒、鲜(冷)藏肉、饲料、毛纱和乳制品分别增长78.8%、50.3%、34.3%、28.3%、25.0%、12.2%和0.2%;冶金产品中,铁合金、铅金属、锌、锌金属、铜金属、黄金和铁矿石原矿分别增长16.7%、8.7%、8.2%、7.6%、7.2%、3.1%和0.8%;化工产品中,塑料制品、纯碱分别增长98.7%和8.8%,小苏打、溶剂油、电石和聚丙烯树脂分别下降6.7%、14.5%、24.5%和56.8%。

2014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趋势图

——规模以下工业。2014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1.60亿元,同比增长6.7%,增幅位居全区第2位。

(四)第三产业平稳运行

2014年,全盟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36.90亿元,总量位居各盟市第8位,较上年增加27.61亿元,占全盟GDP总增量的72.3%。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增幅居各盟市第9位。与一、二产业比较,三产增长虽不及上年同期,但今年以来运行态势较为稳定,季度增幅整体波动不大。

——交通运输和邮政业。2014年,全盟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73.97亿元,同比增长4.9%。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完成营业性公路客运量1373万人,同比增长2.2%营业性公路客运周转量33.09亿人公里,增长2.7%公路货运量2.61亿吨,增长4.3%公路货运周转量554.32亿吨公里,增长4.6%铁路货运量9474万吨,下降0.8%,其中地方铁路货运量1451万吨,下降16.2%全盟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15.59亿元,增长11.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5.06亿元,增长12.1%;邮政业务总量完成0.53亿元,下降9.2%。

——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2014年,全盟批发零售业完成增加值54.68亿元,同比增长12.7%;住宿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1.35亿元,增长7.8%。从社会消费角度看,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4.89亿元,增长11.5%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城镇完成163.99亿元,增长12.0%;农村牧区完成40.90亿元,增长9.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完成181.56亿元,增长10.9%;餐饮收入完成23.33亿元,增长15.8%。从对外贸易看,全盟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5.96亿美元,下降12.3%。其中进口总额8.98亿美元,下降7.7%,出口总额6.98亿美元,下降17.6%。

——金融保险业。2014年,全盟金融保险业完成增加值20.08亿元,同比增长7.4%。从金融市场运行情况看,截止年底,全盟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543.84亿元,增长5.0%其中个人存款334.10亿元,增长10.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达579.29亿元,增长9.7%其中中长期贷款375.45亿元,增长3.7%全盟中小微企业贷款202.83亿元,下降10.8%。保险业务收入12.03亿元,增长11.6%。

——房地产业。2014年,全盟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10.93亿元,同比下降1.8%。从房地产营销情况看,房屋施工面积达521.63万平方米,下降12.3%,其中新开工面积下降23.5%;房屋竣工面积106.16万平方米,下降36.1%,其中住宅下降50.9%;商品房销售面积49.19万平方米,下降54.7%,其中住宅下降61.0%;商品房销售额17.66亿元,下降42.6%,其中住宅下降59.9%。

——其他服务业。2014年,全盟其他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4.28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完成15.28亿元,增长10.4%;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39.00亿元,下降2.8%。

(五)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 

截止2014年底,全盟施工项目个数达到1482个,较上年增加207个,其中年新开工项目1107个,较上年增加157个。2014年,全盟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42.98亿元,总量居全区第9位,同比增长16.8%,增幅居全区第6位,较上年提升两个位次。固定资产投资全年稳步增长,一是基础设施投资中的电力行业实现高速增长,全年累计完成投资179.86亿元,增长1.8倍,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9个百分点,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94.8%。二是三产投资增长行业拉动明显,9个增长行业合计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43.8%。

2014年全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势图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3.39亿元,同比增长69.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60.77亿元,同比增长18.9%,其中采矿业和制造业分别下降9.9%和18.4%,合计下拉二产投资增11.1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增长1.8倍,拉动二产投资增长2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18.82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交通、水利、批零和教育分别增长19.1%、16.6%、38.6%和3.2倍,4个行业投资额占三产的59.9%,拉动三产投资增长12.6个百分点。

(六)财政收支继续保持增长

2014年,全盟地方财政总收入完成143.44亿元,同比增幅基本与上年持平,增长0.1%。税收收入完成120.56亿元,下降1.6%,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下降11.4%、23.1%和24.3%。非税收入完成22.88亿元,增长10.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2.49亿元,增长9.1%。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08.01亿元,同比增长12.0%。 

(七)民生指标显著改善,就业形势趋于稳定

2014年,全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652元,同比增长10.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基本与GDP增长保持同步。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53元,增长9.3%,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06元,增长12.5%,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分别居第6位和第4位。全年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支出165.3亿元,增长16.1%,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9.5%。全年新增城乡就业4.5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2.3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014年,我盟经济运行基本面虽然保持了较为平稳的运行态势,各项经济工作也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经济下行的压力依然较大,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依然较多,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一)工业运行放缓,GDP量速齐跌

2014年,受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不足影响,我盟大能源经济受挫严重,当前运行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失速”。从增量上看,GDP总量仅比上年增加38.19亿元,年度增量降至2005年以来最低水平,不足10年间平均增量的一半,其中工业仅增加2.03亿元。从增幅上看,GDP增幅较上年回落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则分别回落1.1、2.1和1.8个百分点。

2013-2014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对比情况

(二)多因狙击,工业利税指标大幅走低

2014年,经济寒冬偏逢气候暖冬,加剧了煤电市场的萧条,加之多伦大唐停产及油价连降冲击,我盟工业利税指标显著走低,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68亿元,同比减少52.32亿元,下降83.1%,其中煤炭行业由上年的盈利2.64亿元逆转为今年的亏损7.88亿元电力行业减盈2.52亿元,下降9.1%化工行业增亏33.20亿元,增长1.9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税金总额62.07亿元,同比减少12.59亿元,下降16.9%,其中煤炭行业同比减少0.56亿元,下降18.6%电力行业同比减少0.27亿元,下降9.1%化工行业同比减少241万元,下降1.7%。

(三)重点行业投资减弱,三产比重明显下滑

2014年,我盟采掘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增幅分别下降9.9%、18.4%和10.3%,增幅较上年分别回落6.6、91.8和21.6个百分点,合计下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7.0个百分点。究其原因,一是煤炭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制造业投资积极性,前后相互叠加;二是今年以来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房地产开发企业观望心态较强,投资活动更趋谨慎;三是地方财政收入增幅放缓,融资平台监管趋严,金融机构风险偏好回落等因素制约投资资金来源增长。从投资结构看,今年三次产业比重为7.5:54.7:37.8与上年比较,一产和二产分别提升了2.4和1.5个百分点,三产则回落3.9个百分点。

(四)谨慎看待GDP比重变化,警惕盲目乐观

2014年,三产增加值占全盟GDP比重超过1/4,较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二产则回落2.2个百分点。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将其看成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这是因为二产靠后一步,三产才突出,属于产业间的此消彼长。另外,从投资角度看,一、二产比重较上年均有提升,三产则回落明显,投资因素也并不支持结构调整论断。在新的经济增长周期启动拉动我盟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仍是以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工业化的进程仍在路上,第三产业比重还将会因工业比重的跃升而呈现结构性回落。

三、建议及措施

我盟经济增速放缓,既有国内经济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也有内在的必然性,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盟经济总量已经今非昔比,如今增长8%与往期相比已不能同日而语,虽然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仍有很多,但决不在于慢,认为增长太慢,是速度依赖症的表现。2015年,国内、区内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针对我盟经济运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首要任务把握发展的新契机、新机遇紧紧抓住自治区被国家纳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我盟二连浩特市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获批和特高压通道建设等重要契机;其次应充分借力国家定向调控三方向,针对我盟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地带精准发力、有的放矢,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努力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总的来说,短期内各地各部门应密切关注主要经济指标的宏观走势,积极抓好工业生产运行调度和重点项目推进的督促检查,切实增进经济主管部门间的信息沟通与情况对接,及时发现和解决企业即期发展中最具体、最现实的问题。从长远来看,要想让我盟经济行稳致远,必须深化改革创新,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协调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关系。一是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快完善投融资体制,充分借力国家资本激活民间资本,着力扩大投资,特别是要争取国家定向刺激政策资金支持,加强棚户区改造扩大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急需的服务供给。二是加快培育扶持一批地方龙头企业,积极打造“双百亿工程”。抓好个体工商户的转企工作,扶持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发展,把个体户发展成微小企业,把微小企业发展成中小企业,不断培育支撑全盟经济增长的细胞。对中小企业的减负力度要加大,注重把中小企业减税减负政策真正落地,加强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金融资源要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三是加快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继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简化行政审批,为企业松绑,做到放管结合、有保有压,努力构建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则、法律体系和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