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锡盟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27 来源:锡盟统计局 孙岩

  煤炭深加工产业是指以技术创新为手段,通过对煤炭加工转化多种单项技术进行耦合、集成、联产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热能、电力等产品的产业。通过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国内煤炭深加工特别是煤化工产业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锡盟煤化工产业始于2004年,在全区各盟市中起步相对较早,目前运营的1户企业,即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该企业生产技术日趋稳定,煤制烯烃产能达46万吨/年,在促进地方经济和解决就业方面贡献突出。此外,另有两户煤化工企业(内蒙古大唐鼎旺化工有限公司和内蒙古京能锡林煤化有限责任公司)还在规划建设中,为了解锡盟煤化工行业现状,我们对上述企业和项目进行了调研走访,现将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锡盟煤化工行业发展现状

  (一)既有运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大唐多伦煤化工注册资本金40.5亿元,是国内褐煤烯烃类(MTP)示范项目,于2004年底开始筹备,2006年3月正式建设,2012年12月份陆续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270亿元, 以褐煤为主要原料和燃料,主产品聚丙烯年产46万吨,联产石脑油18.22万吨,工业液化气3.64万吨,年产主要中间产品甲醇168万吨。目前企业能够生产120个牌号的聚丙烯产品,包括高附加值的抗冲聚丙烯产品,较普通产品单价高出500元/吨,市场适应性强。 

  近年来,大唐多伦煤化工历经停产和复工生产,生产表现由不连续逐渐趋于稳定,从发展历程上看, 2015年,该企业生产满10个月,由于贷款利息数额较大、生产效益不高,入不敷出导致巨额亏损;2016年该企业因“环境事件”停产整顿,全年正常生产4个月;2017年5月,该企业复工生产,全年生产不足7个月;今年以来生产日趋稳定,特别是在三季度达到设计产能,实现满负荷生产,亏损额较投产初期减亏六成。

  (二)在建企业的基本情况 

  1.内蒙古大唐鼎旺化工有限公司,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工业园区,投资50亿元开发煤化工循环经济建设项目。煤化工工艺为褐煤低温干馏(生产半焦、煤焦油、煤气)、煤气发电、焦油提取燃料煤、生产合成氨、硝酸铵以及硝基复合肥。投产后产品规模为:半焦180万吨、硝酸铵60万吨、硝基复合肥20万吨,年实现产值7亿元,能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2个百分点。 

  2.内蒙古京能锡林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锡林郭勒盟东乌旗(乌里雅斯太工业园区),总投资113亿元,建设期为2017年--2020年,投产后年产柴油28.206万吨、石脑油18.532万吨、润滑油基础油16.64万吨、LPG5.346万吨、液态石蜡4.6万吨、高熔点费托蜡2.16万吨,年实现产值17.5亿元,能拉动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1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及企业面临的困境

  (一)对本地区节能降耗的影响巨大

  锡林郭勒盟工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能源消费基数小且结构单一,在全区范围内处于中等偏下位次,如正常生产,多伦大唐煤化工1户企业的能耗就占全盟社会总能耗的24.9%,其表现直接左右锡盟是否能够完成年度节能降耗任务。该企业近年来生产不稳定,时开时停,导致锡盟单位GDP能耗年度间大幅波动,成为完成节能降耗任务的巨大阻力。2018年锡盟单位GDP能耗预计增长8.1%,相对于同比下降2.5%的年度降耗任务不降反升,其中多伦大唐煤化工拉升全社会总能耗18个百分点,未来几年如果大唐鼎旺和京能煤化工正常生产,每年新增能耗150万吨标煤,能耗形势更加严峻。

  (二)中南部地区煤炭供应形势紧张

  2017年以来,受煤源“去产能”等因素影响,锡盟局部区域内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一直未能有效缓解。从煤炭部门了解到,目前中南部地区耗煤企业的主要煤源地锡林浩特市有效原煤产能3000万吨,扣除21%的盟外供应(主要是克旗煤制气等),盟内供给不足2400万吨。目前,中部南部耗煤企业需求量在2500万吨以上,现有煤源供应尚显紧张(如上都电厂年内一度出现煤荒,大唐多伦煤化工公司急需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缓解煤炭供应紧张的局面),更难以支撑新增需求。东部地区原煤供需状况虽相对充裕,但向中南部调运的成本较高,难以实现。随着锡市周边新建电厂未来几年陆续投产,煤炭供应不足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此外,受供需矛盾影响,煤炭价格节节攀高,对煤炭成本占比较高的煤化工利润影响极大。

  (三)水资源制约煤制烯烃发展

  煤制烯烃类煤化工一般都要伴随着氢碳比的调整,即利用水作为氢源,因此煤制烯烃需要消耗大量新鲜水,这与锡盟水资源短缺的现状产生矛盾,也是未来制约锡盟煤化工发展的最大阻碍之一,锡盟煤化工产业的节水工艺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三、对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建议

  从国内形势看,聚丙烯产能逐步释放,进口依存度逐年降低。据统计,至2017年底我国的丙烯产量达2839万吨万吨左右,进口量310万吨,表观消费需求达3149万吨左右,整体自给率达90%以上。专家预测,未来几年丙烯新增产能不仅来自于石油制烯烃,更有煤制烯烃,且需求增长较快。而从现阶段看,煤制烯烃行业总体市场预期较乐观,行业发展前景良好。锡盟应抓住煤化工产业发展契机,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加快产业的培育与壮大。

  (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拓展延伸煤化工产业链

  积极实施循环经济战略,积极推广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技术,实施清洁生产,综合考虑土地资源、环境容量和水、电条件因素,合理布局重大项目,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途径,实现资源、环境的合理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转化率。

  (二)严格产业准入条件,实施源头控制

  做好项目环境评价审核和节能审查,对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构建绿色高效的煤化工产业格局,逐步改变煤化工产业高耗能、高污染的状况,以全产业链和高附加值摊薄单位能耗。

  (三)积极争取能耗考核中的差别化对待

  锡盟被列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基地,多项重大能源原材料项目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十三五”期内投产后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产力布局优化调整,同时能耗强度也将大幅提高。按照现行的考核体系,锡盟“十三五”期间能耗总增量应控制在155万吨标准煤以下,年均不超过31万吨标准煤。从目前情况看,预计到2018年末,锡盟能耗增量将达到143万吨标煤,升耗容量已近上限。显然现行“一刀切”式的节能考核与锡盟能源化工原材料基地的发展定位不相符,也使锡盟处于坚持发展与规避能耗的两难选择。因此行署和有关部门应积极向上级政府协调争取,充分考虑锡盟的功能设定和发展条件,合理增加能耗容量,放宽规模控制,使锡盟在发展的前提下,留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逐步解决节能降耗问题。

  (四)着力增加原煤供给以缓解煤源紧张局面

  行署及有关部门应积极争取协调,增加煤炭供给以缓解锡盟煤源紧张的现状。一方面应大力鼓励盟内重点煤炭生产企业挖掘潜力努力扩能增产,确保实现煤源供应最大化,同时抓好中小煤矿复产验收, 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加快验收进度, 使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尽快复产。另一方面应在鼓励铁路等运输部门在增加运力上下文章,尽可能增加煤炭运力,取消为获得运力所需支付的不合理费用, 降低煤炭运输成本。同时,还应加大对公路运输的政策倾斜度,缓解铁路运输的压力,努力实现盟内煤源的优化配给和低成本运调。

  (五)构建现代煤化工的节能管理机制

  现代煤化工产业节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能源品种的消耗,能源的购入贮存、加工转换、输送分配和终端利用等环节贯穿了各个主要的生产工艺流程,需要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机构和健全的能源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节能管理行为,制定能效最高的工艺操作规程; 完善能耗计量、统计和考核制度; 推行节能产品强制采购制度; 进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持续改进能源管理绩效,提高能源管理水平,为各项节能技术措施的落实提供保障,确保系统能效达到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