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献礼区庆70年】以产品之点见工业之面

发布时间:2017-07-11 来源:锡盟统计局 聂文喆
   物换星移,七十春秋弹指而过。如今锡盟工业发展已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谓见微知著,工业主要产品种类及产量虽只是反映经济发展状况指标体系中的一个小项,却也可以从中窥见锡盟工业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的蒸蒸日上。

  上世纪50年代末,锡盟以手工业为主,主要产品有煤、盐、皮革、鞍具、麻绳、笼萝及建材等。虽然先后兴建起一些皮、毛、肉、乳、白酒等小型企业,但由于产量较低,乳制品、植物油和白酒没有进入主要产品行列。随着需求的多样化和技术的升级,工业主要产品队伍不断壮大:从1966年的10种,到1988年的25种,再到2002年的35种,截止2016年末已达48种。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生产力日益提升,主要产品产量也不断实现跨越

  1947年,全盟仅有一家小煤窑,年产量0.40万吨,1997年突破百万吨(102.40万吨),2006年突破千万吨(1117万吨)。乘着神华等一批重点煤炭项目的正式投产,2010年,锡盟煤炭产量首次突破亿吨(1.08亿吨),成为全区和煤产量第一,原煤产量第二的重要能源生产地。


  1954年国庆,锡盟首座发电厂投产发电,年发电量仅为6.2万千瓦时。1970年突破千万(1068万千瓦时),1990年破亿(1.2亿千瓦时)。之后的2006和2007两年,锡盟发电量连登两个台阶,先后突破十亿千瓦时和百亿千瓦时,分别达到32.7亿千瓦时和110.8亿千瓦时,2016年达到342.2亿千瓦时。


  锡盟石油储量丰富,以油气为目的的勘探工作始于1955年,但石油开采起步较晚,1988年试采生产原油7万吨,1991年原油产量突破100万吨,之后锡盟原油年产量始终保持在100万吨上下。

  “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内蒙古地区在畜牧业方面自古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轻工业中畜产品的代表,锡盟的乳、肉制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1957年,规模化生产的乳制品仅为19吨,1985年突破千吨(1106吨)。2003年,原锡林高勒乳业公司被伊利集团租赁经营,产量出现大跨步,2004年突破万吨(14210吨)。仅仅7年后的2011年,锡盟乳制品产量突破十万吨(111113吨)。


  建区初期,锡盟地区的牛羊屠宰主要满足单位、个人生活使用所需。1954年食品办事处成立后才有了规模化生产的肉制品加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1998年,锡盟鲜冷藏肉产量20898吨。2006年,锡林郭勒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鲜冷藏肉产量突破十万吨(10.7万吨)。2016年达到28.5万吨。

 

  锡盟酿酒业以多伦县和太仆寺旗历史最早,始于清朝,当时以黄酒为主。50年代后,厂家改为生产白酒。1952年,白酒产量59吨。1975年突破千吨(1014吨)。之后,白酒产量保持着平稳的增长趋势,2006年突破万吨(10676吨),2016达到32794吨。


  在“2016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101新纪元精品展”博览会上,内蒙古太仆寺旗草原酿酒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草原王·草原白酒”被评为本次博览会金奖,成为中国参展酒类唯一获金奖的产品。


  70年来,工业产品日臻丰富,产量显著增加,这是锡盟地方工业砥砺腾飞的一个缩影,也为今后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