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高质发展初见成效——2018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运行情况综述

发布时间:2019-02-02 来源:锡盟统计局 乌日格木兰

  2018年,全盟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动力增强、效益提升的良好势头,为迈向高质量发展夯实了基础。

  一、“好”的趋势在稳固

  ——从全年运行情况看,总体趋稳向好。进入四季度以来锡盟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全年28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5.0%,较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分别提高1.0个和0.8个百分点。从整体走势看,前五个月持续保持5.5%以上的增长速度,月均高于全区水平2.0个百分点,位次居于中高位增长区间;从6月份起,部分矿产、化工企业停业整顿以及屠宰加工企业整体延期开工等诸多因素影响,规模以上工业呈现短暂的波动期,到8月份累计增速跌至全年最低2.9%。自9月份起,随着停产企业逐渐复工,煤炭、电力、甲醇等产品市场回暖,有效产能得到充分释放,规上工业增速触底反弹,并持续快速回升,后三个月累计增速稳定在5.0%左右的适度增长区间,年内规上工业运行呈“短波动、长稳定、总体向好”运行态势。

  ——从行业运行情况看,主导行业支撑有力。2018年,锡盟工业经济所倚重的能源、冶金、农畜产品加工、建材、化工和装备制造业等六个重点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盟规上工业总量的99.7%,较上年增长5.1%,拉动全盟规上工业增长5.1个百分点,贡献率超100%。其中,能源工业在煤电油量价齐升的带动下总量持续扩大,增加值占全行业近七成,达到66.3%,拉动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4个百分点,主导作用显著。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和建材行业三升两降,增速分别为97.0%、6.5%、1.2%、-7.1%、-15.1%。其中化工行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

  ——从地区间发展情况看,各地企稳回升、差距明显缩小。2018年全盟共9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正增长,其中4个地区增速高于全盟平均水平。增幅最高的多伦县受大唐煤化工甲醇价格大幅上涨拉动,有五个月的增速保持在100%以上,其中9月当月增加值增速高达3倍,当月贡献率高达72%;西乌旗、乌拉盖、阿旗、蓝旗和锡市等能源工业为主的地区,增加值总量占全盟75%左右,合计上拉全盟增速4.3个百分点,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90%。在煤炭生产领域,西乌、乌拉盖、阿旗和锡市4地煤炭产量达9396万吨,占全盟原煤生产量95.0%,对全盟原煤产量和煤炭行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96.8%和173.8%;在原油生产领域,锡市华北油田一家企业产量占全盟原油90.0%,对原油开采行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超100%;在电力生产领域,正蓝旗上都电厂全年累计发电量达190.76亿千瓦时,占全盟发电量近一半,对全盟发电量和电力生产行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5.2%和26.1%。全盟各旗县市(区)中增速最高与最低的差距由年初的280.1个百分点缩小至全年的49.8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长两极分化的现象明显减弱。

  二、“优”的表象在显现

  ——产业结构继续优化。2018年,采掘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三大门类增加值分别增长1.7%、10.4%和6.3%,制造业高于全盟平均增速5.4个百分点,拉动全盟规上工业增长2.3个百分点,贡献率达45.0%;而总量占一半(49.5%)的采矿业增速则低于全盟3.3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16.0%,低于制造业29.0个百分点。锡盟工业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

  ——非煤行业拉动作用加大。年末,全盟规模以上非煤工业企业达264户,全年共完成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总量的68.7%。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6.1%,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1个百分点,高于煤炭行业增速3.7个百分点,拉动全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现。降成本力度加大。2018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72.12元,同比减少3.40元;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12.14元,同比减少1.26元。去库存步伐加快。产成品存货总额20.74亿元,同比下降18.5%;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0.0天,同比减少2.6天。

  三、“质”的转变在孕育

  ——新增企业活力十足。2018年,有7家新投产企业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累计完成产值10.65亿元,对规上工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2%。也就说,每百元产值增量中有22元来自新建投产企业。新建企业均集中在资源依赖程度较低的制造业和新能源行业,其中锡林郭勒盟百惠生糖业有限公司填补了锡盟制糖产业的空白,额尔敦肉业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示范企业。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关键时期,新企业发挥着推增长、促转型的积极作用。

  ——工业存量不断扩大。2018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共计83户,户数约占规模以上工业三成,产值合计则近九成。其中15户企业产值超10亿元,产值合计超全盟一半,同比增长24.5%,高于全盟规上工业增速15.0个百分点。

  ——效益水平明显提升。2018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8%,实现利润总额53.75亿元,同比增长71.1%,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63.6个百分点。其中,全盟7个地区利润总额实现了同比增长,四个行业利润总额突破亿元。全盟亏损企业同比减少8户,亏损额同比下降38.6%。

  四、规上工业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

  ——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产业结构低端单一。2018年,全盟规上工业增长主要依赖煤炭、化工等传统支柱行业,“一煤独大”、“一电独大”及“一化独大”等现象仍普遍存在,特别是县域工业表现尤为明显。而装备制造业等新生动力则出现比重下降,增速偏低现象,装备制造业增加值仅占全盟规上工业1.0%,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较上年仅增长1.2%,低于规上工业增速3.8个百分点,对全盟工业的拉动微乎其微。近年来,锡盟虽然不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总量所占比重仍较低。推动全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增长点不足,对工业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动能转化尚不能发挥主导作用。锡盟目前仍处于资源开发和原材料输出的发展阶段,煤炭转化、发电、冶炼、肉食品加工等行业虽然具备了一定规模,但产业链条短、企业关联度低、竞争优势弱、产业延伸不足,自主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而煤炭等传统支柱行业增速回升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下行风险仍然存在。

  ——民营经济增势放缓,拖拽工业前进步伐。2018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共计213户,占全盟户数约八成,而合计完成增加值占全盟不足三成,按可比价计算,同比下降2.6%,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6个百分点,低于国有控股企业11.3个百分点。

  ——化解风险任务依然较重,多个行业资产负债率持续超警戒。2018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1.4%,超出警戒线(70%)11.4个百分点,较同期扩大5.1个百分点。其中化学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业负债率均超100%,达到189.1%;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负债率也均在80%以上。

  五、工业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切实加强运行调度,夯实统计数据质量

  各地、各部门应从各自的目标任务出发,切实做好与工业经济增长相关的工业用电量和增值税等匹配性指标及支撑性指标的有效调度,提高数据间关联度。统计部门继续巩固好巡视整改和数据质量成果,防止数据造假反弹,继续规范工业企业统计工作,要下大力气指导督促企业加快建立统一完备的统计台账,减少上报数据的差错率,切实将建立统计台账作为夯实工业统计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同时努力提升法治统计能力和水平,确保数据无误,数据真实。

  (二)紧跟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供给侧结构性改的重中之重。立足锡盟实际,以项目建设为重点,推动“新”“旧”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一是大力做好“煤”及“煤+新兴产业”工作。加快完备胜利西三号露天矿等10处在建煤矿手续,确保新增核准产能4520万吨/年、核准产能总规模达到1.8亿吨/年。同时推动煤炭转化相关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加快推进粉煤灰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督促正蓝旗富洋石膏二期、西乌旗蔚天成年处理120万吨粉煤灰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同时做好多伦大唐煤化工等企业煤化工产业链延伸及做足褐煤制取氢、褐煤制取腐殖酸等产值前期工作。二是深入做好“电”及“清洁能源+新兴产业工作。将抓好“发电”工程,做好“售电”工作,谋划好“补电”项目,研究好“用电”课题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特高压配套电源点建设,争取锡盟至江苏特高压配套电源点早日获批并开工建设。同时积极引进和承接新能源上下游相关产业、装备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化、链条式发展,推动形成“清洁能源+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三是积极做好“农畜产品加工”向“制造”“智造”转变。依托大庄园、额尔敦等重点屠宰加工企业的先进技术,对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集中力量打造几家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企业。并且推动产品附加值的提升,支持中蕴马产业、太旗生泰尔制药等项目的做强做大,使其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

  (三)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

  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强化思想认识,突出问题导向,将“放管服”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着力为群众办事增便利,为公平营商创条件。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一些地区和部门抓得不紧,导致政策落得不实。对此,由应由盟发改委、工商联等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涉及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特别是围绕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26条具体措施,结合锡盟实际,抓紧研究制定相关配套落实举措,切实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