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盟经济发展中极不平凡的一年。从宏观层面上看,国家对能源、冶金、建材等行业调控力度加大,准入门槛提高;货币政策趋紧,流动性明显不足; 物价涨幅居高不下,企业生产成本剧增。从我盟的实际情况来看,发生在2011年5月份的 “两起事件”对煤炭、金属矿等行业形成较持续、较严重的冲击。面对经济发展中的逆境和诸多不利因素,盟委、行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以赴保稳定、惠民生、促发展,经过艰苦努力,经济持续下滑的被动局面得到改善,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涌现。
一、从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和有利的方面看,全盟经济发展呈现“四个亮点”
(一)地区生产总值增量连续两年超百亿,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万美元
2011年,全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5.88亿元,较2010年增加104.63亿元,增量连续两年超过百亿,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3%;全盟生产总值自2010年实现赶超以来,再次稳居全区第8位;生产总值占全区(盟市合计数)的比重达4.6%,与2010年持平。按照2011年初人口计算,全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8万元,历史上首次突破1万美元,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在12个盟市中居第6位。
(二)三次产业均保持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增速居全区首位
2011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0.3:66.5:23.2。较2010年相比,第一产业提高了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了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结束了自2004年以来比重逐年下滑的局面,提高了0.7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1.87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与全区水平持平,居全区第4位。从产量指标上看:种植业喜获丰收。2011年,全盟粮食播种面积为225.3万亩,比2010年增加2.4万亩,增长1.1%,粮食总产量达30.2万吨,较2010年增加3.7万吨,增长13.8%,增幅比全区平均水平高3.2个百分点。畜牧业效益提高。尽管年末全盟大牲畜和羊存栏同比下降0.8%,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1年,全盟肉类总产量达24.9万吨,同比增长3.5%;畜种良改比达到97.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63.01亿元,同比增长7.7%。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13.01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1%,规模以下工业增长16.3%。企业规模不断提升。2011年末,全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62户,较年初相比新增7户企业。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150户,其中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3户,分别同比增加29户和5户。能源、冶金、化工建材和农畜产品加工五大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96.2%,较2010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原煤开采业实现增加值历史上首次突破百亿,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7%,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4%。
——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1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自2003年以来首次超过第二产业,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居全区首位。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同比增长24.8%,批发零售业同比增长13.4%,房地产业同比增长20.9%,以文体娱乐、商务租赁、居民服务为主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同比增长23.1%,增速均居全区前列。从第三产业主要数据指标上来看,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25.8%、24.3%,地方铁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47.1%,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7%,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4%,口岸过货量同比增长19.5%,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15.9%、20.7%,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5%。
(三)多数指标基本实现年初既定目标,将“两起事件”对全盟经济发展目标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从各项指标完成进度来看,财政和城乡居民等收入指标较好完成年初目标,完成进度分别达到102.6%、101.1%和110.7%;在生产指标方面,地区生产总值完成年初目标的97.2%,距目标相差20.12亿元,除建筑业增加值因投资乏力,建安工作量锐减仅完成目标的71.4%(缺口20亿元)外,其他指标均超出或接近年初既定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进度达115.9%,主要原因是农畜产品价格大涨上涨,超过年初预期;尽管 “两起事件”的影响面宽及原煤、化工、金属矿以及道路、铁路运输等诸多经济领域,全盟工业增加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完成进度仍然达到98.3%和99.4%。
(四)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稳步提高,民生领域进一步得到加强
2011年,全盟完成财政总收入96.43亿元,同比增长25.6%。总量居全区第7位,增速居全区第4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91.1%,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60元,增长16.3%。总量均全区第6位,增速居全区第3位。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7639元,同比增长24.2%。总量居全区第8位,增速居全区第1位。扣除价格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分别增长10.2%和10.3%,与经济发展实现同步。全盟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突破4万元,超过呼和浩特市由全区第6位升至第5位,同比增长15%。全盟新安置就业人员2.86万人,同比增长4.8%,其中第三产业安置就业人员2.13万人,同比增长8.8%。在全社会投资增长乏力的同时,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却实现较好增势,房地产业、卫生和文化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18%、25.4%、1.3倍。全盟用于民生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支出达78.4亿元,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53.8%。
二、从主要数据指标的横向、纵向对比分析来看,经济运行中呈现“三个低于”、“两个下降”和“一个滞后”等问题
“三个低于”表现为: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低于2010年水平。受两起事件以及矿山秩序整顿等因素影响,全盟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明显回落。全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同比变动情况如下表:
单位:%
指标名称 |
2011增速 |
2010年增速 |
较2010年下降的百分点 |
地区生产总值 |
9.3 |
16.3 |
7 |
工业增加值 |
11.6 |
22.2 |
10.6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1 |
22.5 |
11.5 |
建筑业增加值 |
-16.9 |
22.4 |
39.3 |
固定资产投资 |
-23.1 |
19.2 |
42.3 |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
12 |
18.5 |
6.5 |
二是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011年,全盟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自2004年以来尚属首次。如下表:
单位:%
指标名称 |
全区平均增速 |
锡盟增速 |
较全区平均水平低的百分点 |
|
5.0 |
||
工业增加值 |
18.2 |
11.6 |
6.6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9.0 |
11.0 |
8.0 |
建筑业增加值 |
15.2 |
-16.9 |
32.1 |
固定资产投资 |
21.5 |
-21.2 |
42.7 |
地方财政总收入 |
30.3 |
25.6 |
4.7 |
地区生产总值 |
14.3 |
9.3 |
5.0 |
三是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的位次低于2010年水平。2011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建筑业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区末位,较2010年大幅后移;工业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在全区的位次较2010年分别后移1个位次和2个位次。我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的位次如下表:
指标名称 |
2011年 |
2010年 |
||
增速位次 |
总量位次 |
增速位次 |
总量位次 |
|
地区生产总值 |
12 |
8 |
4 |
8 |
工业增加值 |
12 |
7 |
6 |
6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12 |
—— |
6 |
—— |
建筑业增加值 |
12 |
8 |
8 |
7 |
固定资产投资 |
12 |
8 |
9 |
6 |
“两个下降”表现为:
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中近四成行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011年,全盟规模以上工业的28个大类行业中有10个行业呈现负增长,负增长面达36%,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受矿山整顿及投资乏力需求减弱等因素叠加影响,非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采业和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1.0%、13.4%和15.2%;受巴音矿业油层不稳定,产量同比减少的影响,石油开采行业同比下降8.5%;受碱矿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因素影响,化学原料制品业同比下降13.0%;受资金短缺影响,纺织业、皮毛制品行业同比下降21.7%、20.5%。这10个同比下降的大类行业共影响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约3.5个百分点。
二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2011年,全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0.26亿元,较年初目标少259.74亿元,仅完成计划的71.4%;较2010年减少137.52亿元,下降21.2%。增速自5月份以来连续8个月负增长,连续9个月居全区末位。三次产业投资增速呈现“一升两降”,仅第一产业投资实现增长,增幅达42.1%,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则分别下降20.0%和25.3%。分行业看,在工业投资中电力行业投资下降41.8%,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中除信息、房地产等5个行业增长外,其他9个行业均为负增长,其中交通运输业、公共设施管理业分别同比下降44.2%和27.9%,影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12个百分点。
导致全盟投资增长乏力的因素,除矿山整顿外,主要有:一是新开工项目少、规模小,贡献不足。2011年新开工项目仅646个,同比减少42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368.4亿元,同比减少113.6亿元,下降23.6%。新开工项目户均投资额仅为5703万元,同比减少1304万元,下降18.6%;二是资金到位不足。全盟954个投资施工项目,到位资金480.6亿元,同比减少72.4亿元,下降13.1%;三是手续不完备影响开工进度。国家加大了对水泥、钢铁、电力、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采选、建材等行业新上项目的控制,部分煤炭项目尚未得到国家核准,形成有数无库投资45亿元左右。四是较大同期基数的影响。今年地方铁路、白音华露天矿一期工程等大项目投资期已经接近尾声,且其投资量主要集中在2010年,形成了较大的同期基数。
“一个滞后”表现为:
——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对经济增长与财政收入提高的贡献有待加强。2011年,全盟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1%,分别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和10.9个百分点,居12个盟市的第10位。人均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6万元,仅相当于全区平均水平的70%,居12个盟市的第6位。来源于第三产业部门的各类税收收入分别占全盟税收收入的20%,也均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三、2012年工作展望和对策措施
2012年全盟确定了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的目标。在经历了2011年的调整期之后,确定这样的目标,还是比较客观的,也是比较积极的,只要全盟上下形成合力,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为此,应切实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巩固和加强农牧业,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全面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投入,改善农牧业基础设施,稳定生产,提高效益,增强农牧业抗灾害风险的能力。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加大产业整合力度,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突出抓好农牧民增收,注重提高来自非农非牧收入水平,重点抓好农村牧区人口的转移就业。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煤炭、冶金、化工、建材等能源和原材料工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延伸,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综合利用,由产业单一向多元发展的转变。促进肉食品加工、纺织、皮毛等传统制造业向精深加工方向转型,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三是着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发展以物流业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形成工业与服务业的发展互动。充分抓好物流资源,建立专业化的煤炭物流园区,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在当地注册,使本地或外地个体车辆以挂靠等形式并入当地物流企业,有力推动本地物流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确保生活性服务业稳定增长。着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建立多层消费需求服务体系,发展全方位、多层次社会化养老、社区服务、体育健身、医疗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生活(民生)性服务业。大力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繁荣旅游产业,有力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四是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民众。改善民生是十二五时期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应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富民与强盟并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解决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根本问题,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突出解决好困难群体在就医、子女上学、居住等方面的问题。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廉租房、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 指标名称全区平均增速锡盟增速较全区平均水平低的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