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服务功能推动着第一、二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体制转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仅具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提供广阔的就业门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进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的一般意义,而且对于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个经济的长期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长远意义。“十一五”及以后期间,我盟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将进入新的重要历史时期。第一产业处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阶段,第二产业处于以重化工业为带动的产业扩张阶段。第一、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第三产业创造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因此,我盟第三产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新机遇。
一、我盟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预期
一个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应由服务的社会需求决定,而人均GDP、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和服务的输出状况是影响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可以看出,我盟近年来第三产业发展的态势进一步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规律特征。“十五”期间,我盟第三产业随着一、二产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增速上都呈现了良好的势头。特别是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货运量成倍增长,交通运输瓶颈开始显现。公路运输量的增加和道路状况较差的矛盾日益突出,铁路车皮申请量的剧增和满足量相差甚远的矛盾也十分突出。这一类问题的出现正是市场配置资源起主导作用条件下,关联产业互相促动发展的典型特征(有别于计划经济政府配置资源)。随着重化工业时代的到来,催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序幕也逐步拉开。如近几年我盟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一批高等级公路和铁路线路相继开工建设。交通运输业发展也进一步加快,各类物流实体纷纷创立和落户我盟等。
随着我盟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重化工业比重的增加,近些年内我盟将形成以交通运输业为重化工业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推动城市化进程步伐,城市文明又将增加对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求,进而推进我盟第三产业在深度和广度上快速膨胀。
二、我盟第三产业发展所处的基本阶段
到2007年,我盟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0.4亿元,占GDP的比重29.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第三产业的15.7%;批发和零售业占20.2%;住宿和餐饮业占7.5%;金融业占3.5%;房地产业占8.1%;其它服务业占45%。从近两年我盟第三产业发展态势来看,年平均增速在18.7%。其中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增长最快,增速分别在30%和26%以上。这也进一步反映了我盟当期产业发展脉络和动力所在,即工业快速扩张,投资强度加大,带动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这也与鄂尔多斯经济扩张期(2000年前后)发展走势基本一致。这一时期鄂尔多斯的煤炭产量以40—50%的速度增长,交通货运量相应大幅增加, 其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由不足20%上升到40%以上。也就是说一个地区的经济扩张期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相关性极大,主要还是一般性的人流和物流的增加带动第三产业在量上的扩张。比如与我盟地缘区位结构相近的呼伦贝尔市,这一特征也十分明显。近3年其旅游人口年平均增长19.43 %,旅游业总收入年平均增长25.2%,口岸过货量年平均增长15 .6%,相应第三产业也年均增长了18%。基本都是靠人流(旅游人口增长)和物流(工业增长和口岸过货量增加)带动第三产业增长。从呼伦贝尔市和我盟第三产业总量及产业构成主要因素来看,同样符合这一规律。该市的人口是我盟的2.7倍,其中城镇人口是我盟的3.37倍,在校大学生是我盟的5倍,在校中专生是我盟的6.03倍,在校中小学生是我盟的2.45倍,在园幼儿是我盟的2.4倍,卫生机构和人员分别是我盟的2.47倍和3.2倍,医院病床数是我盟的4.06倍,科技经费支出是我盟的3.08倍,邮政业务总量是我盟的4.25倍,煤炭产量、口岸过货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是我盟的1.59倍、3倍和2.5倍,旅游人口和旅游总收入分别是我盟的2.05倍和2.5倍。相应第三产业也是我盟的2.65倍。这也进一步印证了我区除呼包二市外,第三产业基本处在低水平的、仅是为一、二产业一般性服务的相关发展阶段。具有科技含量的、地方特色较浓的和现代意义的新兴服务业尚未形成。所以说,从发展阶段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盟第三产业还主要是依赖于第一、二产业的扩张而发展的。
三、我盟第三产业发展应努力的基本方向
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第三产业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运营。其一,服务的市场分配方式,即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均通过市场实行分配的方式。实行此方式的主要是盈利性生产服务业和大部分生活服务业。其二,服务的非市场分配方式,即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完全不通过市场实行分配的方式,如国防、环境保护、政府管理服务业等。其三,服务的半市场分配方式,即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通过不完全的市场实行分配的方式,如基础教育业、部分文化、卫生服务业等。实行非市场分配方式和半市场分配方式的是非盈利性服务业。非盈利性服务业的存在和发展,是对现代社会生产社会化客观要求的一种适应,也是现代国家促进社会公平,改善居民整体利益和基本福利状况的社会职能的一种体现。因此,就我盟近期来说,准确、合理划分盈利服务业与非盈利服务业的界限,将盈利服务业全面推向市场十分重要。通过把盈利性服务业全面推向市场,利用市场竞争,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运行效率,使其快速扩张壮大。第三产业中公共产品(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代表国粹的文艺服务、全民卫生保健服务等)政府则应加大投入力度,促使其迅速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社会公共产品也是国家加大扶持和投入建设的时期。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努力降低交易成本,在提高市场效率,快速扩张盈利性服务业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切实改善我盟公共产品提供水平。为此,当前要着重作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切实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盟经济社会发展的短腿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到目前,我盟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三级以上公路仅3000多公里。国地铁路670余公里。空中通道仅有北京、呼市两条航线,且机场设施差、航班班次少。等级公路密度仅为4.1公里/百平方公里,低于全区平均水平3公里。特别是铁路密度太低,尤其是连接北京方向的铁路没有。这不仅影响旅游等产业发展,而且直接限制了我盟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如果这一现状不能有效改观,我盟的重化工产品目标市场和旅游客源地都只能是望洋兴叹。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提供,就目前来说是一种半市场分配方式,即除了由政府组织提供外还可由市场提供。如BOT方式、企业拥有路权收费方式等。当前我国支撑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原材料紧缺,市场很好。我盟恰是能源原材料资源的富集区,各地各类业主开发意愿强烈,资金投入强度大。而能源原材料工业又与交通运输业相关性极强,属伴生关联产业。同时又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正是我盟通过发展重化工业推动公路和铁路建设的绝佳时期。这一机遇如果能够抓住,“十一五”时期我盟交通运输状况就能有一个明显的改观。届时人流物流明显顺畅,既可缓解一、二产业的交通瓶颈制约,也可延伸带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二)要努力打造现代大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是我盟规划中的重要产业,但一直没能形成一个象样的产业。实际上,我盟草原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是相当丰富的。从广袤多样的草原地形地貌到蒙古族发展史(草原帝国史),从牧民的生产方式到牧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极丰富的内涵。就是缺乏挖掘和一以贯之的打造。所以造成到现在都没有一条象样的旅游线路和象样的旅游景点。旅游业属于大文化产业,它涉及物质文化方方面面,行、游、住、吃、购、娱等软硬件都是旅游业的相关产业。比如我盟的元上都、贝子庙、蒙古汗城等作好文化挖掘、充实和历史遗迹恢复,就能成为极具特色的旅游景区。当然现在我们已经在努力打造文化大盟,在加紧进行诸如元上都的文化遗产申报和蒙元文化苑建设,但我盟仍需抓紧作好文化遗产的收集、抢救和整理工作。如蒙元文化苑中的内容建设、近现代内蒙古革命史挖掘整理等都是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十分抢眼的现代旅游精品。同时我盟还有丰富的地质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也都可挖掘整理成旅游精品,如我盟的恐龙活动遗迹(锡市、二连的恐龙馆)、地矿资源丰富多样(华油地质宫、阿尔善矿泉)、浑善达克生态景观(沙地云杉、沙柳)及蒙医蒙药开发(马奶疗法)等都是非常好的现代旅游资源。只要政府搭好台,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采取高品位的设计,通过一以贯之的努力,就能使我盟旅游业逐步兴旺起来。
(三)要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
要深入研究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律,制定系统、详细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与规划。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的增加,人民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耐用消费品的售后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因此要更多地吸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入驻我盟,如汽车、大型工器具、房屋、各类家电等售后服务都是发展的空间。同时要进一步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业态,大力发展各种新型的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发展项目策划、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支持发展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推动广告业发展。合理规划展馆布局,发展会展业。
在生活性服务方面,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消费方式、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消费热点由工业时代的物质产品需求更多地转向高技术含量、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和高管理水平的现代服务业,比如公共服务、精神产品、数字产品、教育、医疗保健、旅游和社会服务等。要积极拓宽服务领域,扶持、壮大信息服务、社区服务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产业关联度高、渗透性强的现代服务业,使其逐步实现产业化。还要有计划地扩大小城镇规模,合理引导工业企业入住工业园区;促进农村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刺激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发展,促进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城市质量的提高、结构的转换,来提高城市的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进而带动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广度和深度上扩张。
四、我盟第三产业发展应采取的基本措施
(一)多渠道增加对第三产业的投入。要广开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方式,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广泛吸引社会投资和境外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盟旗(县市)政府要安排一定数量的财政预算资金,通过贴息、补贴等方式,扶持第三产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且带动作用大的项目。加大直接融资力度,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债条件的第三产业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
(二)加大第三产业企事业改革力度。加快企事业改革步伐,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私营企业参与企业间的重组、合并、购并,实现产权多元化,在服务业内部形成投资多元化、经营规模化的新格局。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加快文化、卫生、教育、商业(供销)、旅游、交通等重要行业的改革步伐。要重点明晰投资与产权、事权与财权的对等关系。改善行业管理机制,形成整体发展合力。
(三)积极培植第三产业名牌企业。充分利用我盟已形成的绿色、天然、无污染的感官优势,通过产业渗透、产业整合、资产重组、资本扩张等多种手段,做成服务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逐步将感官优势变成实质名牌优势。在旅游、口岸贸易、商贸餐饮、社区服务等窗口行业树立品牌意识,亮化城市形象,培植我盟在全区乃至全国知名的服务名牌。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针对第三产业内部行业门类多、发展程度不平衡的特点,大力兴办各种相关的岗位职业培训与职业教育,采取专业培养和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办法,造就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较高业务素质的服务业中初级专业人才队伍。营造第三产业培养、使用、储备和凝聚人才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