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17年,全盟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获得新实惠,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本文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和人民生活等领域选取了28项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人均水平和比重)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与全国、全区及其他盟市进行横向比较,谨供参考。
一、近七成指标居全区中上水平
在选取的28项相对指标中,全盟有19项指标居全区前6位,占总指标的67.9%,其中人均教育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移动电话普及率、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城镇登记失业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等7项指标居全区前3位,占总指标的25%;在与全区平均水平对比的指标中,有19项指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占全部指标的67.9%。
二、民生事业持续改善,百姓获得感不断增强
(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社平工资居全区前列
2017年,全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777元,居全区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 全区平均水平1803元和1565元,位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包头市(38749元)、乌海市(38625元)和鄂尔多斯市(35648元)。全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634元,居全区第6位,分别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762元和36元,位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包头市(44231元)、鄂尔多斯市(43559元)和呼和浩特市(43518元)。全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309元,居全区第7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877元和1725元。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阿拉善盟(18186元)、乌海市(16821元)和鄂尔多斯市(16729元)。
2017年,全盟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2950元,居全区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4628元和4004元,位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乌海市(27717元)、包头市(26502元)和阿拉善盟(25382元)。全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27842元,居全区第4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3397元和4204元,位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包头市(29806元)、呼和浩特市(29458元)和乌海市(28102元)。全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3980元,居全区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3025元和1796元。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阿拉善盟(16687元)、乌海市(15265元)和呼和浩特市(15257元)。
2017年,全盟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71677元,居全区第3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989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41元,居全区前两位的盟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市(78166元)和阿拉善盟(72983元)。
截至2017年末,全盟人均储蓄额达43391元,居全区第6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956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752元,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市(81897元)、阿拉善盟(81286元)和乌海市(63809元)。
(二)公共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领域得到保障
2017年,全盟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及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13.3%、7.3%和80.0%。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9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1.6个百分点,居全区第6位;医疗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0.16和0.2个百分点,居全区第8位;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居全区第5位。从人均指标看,全盟人均教育支出达2994元,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806元和782元,居全区第2位,居全区首位和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鄂尔多斯市(3027元)和阿拉善盟(2867元);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达1658元,居全区第3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602元和381元,居全区前两位的盟市分别是阿拉善盟(2097元)和乌海市(1691元)。
(三)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2017年,全盟社会保险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盟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71.6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68.1%,较上年提高24.5个百分点,居全区11个盟市(注:通辽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未公布,故无法参与对比。)第5位,分别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16.6和17.4个百分点。居全区前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赤峰市(94.7%)、兴安盟(87.3%)和呼伦贝尔市(77.9%);全盟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2.6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31.0%,居全区11个盟市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高于全区1.6个百分点。居全区11个盟市中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巴彦淖尔市(77.5%)、乌兰察布市(52.1%)和赤峰市(37.7%)。
2017年,全盟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持续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使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全盟城镇登记失业率(逆指标 (注:强度相对指标有正指标、逆指标之分。一般来说,正指标越大越好,逆指标越小越好。))控制在3.08%,按由低到高排序居全区第3位,分别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0.82个百分点和0.55个百分点。排名全区前两位的盟市分别是阿拉善盟(2.40%)和鄂尔多斯市(2.79%)。
(四)基础教育事业进步明显,每万人拥有在校生超千人
2017年,全盟每万人中拥有在校中小学生数为1010人,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41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7人,居全区第4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通辽市(1066人)、赤峰市(1048人)和呼和浩特市(1014人)。
(五)移动通讯事业蓬勃兴起,电话普及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017年,全盟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43.5%,居全区11个盟市(注:通辽市移动电话数据不详,故无法参与对比)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41.5和31.1个百分点,居全区首位和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乌海市(152.1%)和呼和浩特市(140.5%)。
(六)文化发展呈现新气象,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处于中游水平
2017年末,全盟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28%,居全区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0.58和0.04个百分点,位居全区前4位的盟市依次是包头市(99.58%)、呼和浩特市(99.4%)、赤峰市(99.4%)和巴彦淖尔市(99.4%);全盟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27%,居全区第5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0.17和0.05个百分点,居全区前4位的盟市依次是包头市(99.56%)、呼和浩特市(99.4%)、巴彦淖尔市(99.4%)和乌海市(99.33%)。
(七)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卫生技术人员增多
2017年,全盟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为13.08个,比上年提高0.28个,居全区第3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5.92个和3.5个,居全区前2位的盟市依次是通辽市(14.57个/万人)和阿拉善盟(14.03个/万人)。全盟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6.37人,比上年提高4.07人,居全区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12.27人和5.18人,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阿拉善盟(105.77人/万人)、乌海市(85.19人/万人)和呼和浩特市(85.07人/万人)。
三、锡盟民生建设领域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仍有待提高
2017年,全盟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为逆指标)为31.1%,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但仍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2.5和3.7个百分点,按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低到高排序,居全区9个盟市(注:呼和浩特市、通辽市、赤峰市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未公布,不能参与对比。)第8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市(23.6%)、阿拉善盟(25.75%)和包头市(27.5%);全盟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3%,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仍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4.1和7.5个百分点,按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低到高排序,居全区9个盟市第8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市(22.5%)、呼伦贝尔市(25.0%)和阿拉善盟(25.7%)。
(二)物价涨幅有所扩大
2017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涨幅比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0.3和0.2个百分点,按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从低到高排序,居全区10个盟市(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不详,不能参与对比。)第8位,排名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通辽市(1.2%)、巴彦淖尔市(1.3%)和乌海市(1.4%)。
(三)商业保险保障能力仍需加强
2017年,锡盟保费收入实现21.12亿元,保险给付支出为5.8亿元。从人均水平来看,锡盟保险密度仅为2008元,分别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637元和246元,居全区第8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阿拉善盟(3859元)、呼和浩特市(3814元)和乌海市(3488元);人均保险给付支出为552元,分别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256元和186元,居全区第8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阿拉善盟(1036元)、呼和浩特市(1008元)和兴安盟(991元)。
(四)城镇化水平与先进盟市仍存有差距
2017年,全盟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5.1%,虽然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也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但仅居全区第7位,与全区前列的盟市,如乌海市(94.7%)、包头市(83.3%)、阿拉善盟(77.7%)和鄂尔多斯市(74.1%)依然存在较大差距,城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高等教育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
2017年末,全盟仅有1所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731人。从人均水平来看,每万人拥有本专科在校大学生87.49人,居全区第7位,分别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110.6人和89.7人,与全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盟市,如呼和浩特市(767.26人/万人)、包头市(271.02人/万人)、乌兰察布市(104.64人/万人)和通辽市(101.96人/万人)仍有较大差距,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六)卫生机构床位供给不充足
2017年,全盟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仅为49.31张,居全区第11位,分别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7.16张和10.01张,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包头市(65.48张/万人)、赤峰市(63.55张/万人)和巴彦淖尔市(63.41张/万人)。
四、几点建议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要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一是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教育是民生之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要着力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不断提高校长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要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发展民族教育,切实抓好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树德立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切实加快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着力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水平,着力提高农牧民收入,加快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完善企业与农牧民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深化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打造更多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农畜产品品牌。
三是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职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由政府、社会、集体与个人多方负担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加强人才培养与继续医学教育和在职医师培训教育;对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和再配置,努力消除城乡间卫生资源的差距。
四是着力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着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积极搭建创新创业载体,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加快形成覆盖全盟的职业介绍服务网络,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完善覆盖城乡的网络服务体系,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在全盟均衡发展。
五是扩大商业保险保障范围。商业保险在构筑民生健康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服务业整体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引入竞争机制,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服务;要加大政策支持,完善企业为职工支付补充医疗保险费的企业所得税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健康保险公司,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新办医疗、社区养老、体检等机构;要加强监管,规范商业保险市场秩序,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有序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