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截止11月14日,国内成品油价已经历16次调整,其中降价12次,提价4次。特别是6月底以来,受国际原油供给充裕,市场需求疲软影响,原油价格一路“跌跌不休”。根据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国内油价已出现了少有的“八连降”,且进一步回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以国内93号汽油和0号柴油为例,“八连降”后每吨零售价较年初分别减少1309元和1185元,折合每升减少1.03元和1.08元。
从我盟规模以上工业相关数据看,1-10月累计购进汽柴油6.42亿元,同比下降35.4%,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0%拉低到1.2%,下降0.8个百分点,相当于每百元主营业务成本中油料成本较上年同期减少0.75元。
表面上看,油价下降—成本降低,二者因果关系使然,实则不止于此。
从各构成因素分析,1-10月规模以上工业汽柴油成本的下降拉低了主营业务成本增幅0.69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成本虽拉高主营业务成本增幅0.02个百分点,但由于工业企业的汽油消耗量占比较低,其影响微乎其微;柴油成本则拉低主营业务成本增幅0.71个百分点,对主营业务成本降低的贡献率为102.9%,其价格、购进量(需求量)下滑因素分别拉低主营业务成本增幅0.37个和0.34个百分点。可见,在成品油价格下降影响成本的同时,购进量(需求量)的下降同样不容忽视,这也是经济下行的具体表现。从主要行业购进情况看,采掘业购进柴油8.98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购进量的91.5%,同比下降9.5%,其中煤炭开采业购进7.92万吨,下降12.2%。另外,化工行业购进395.66吨,下降77.7%;水泥、石材行业购进4018.29吨,下降34.3%;火电行业购进1741.73吨,下降40.9%。
从成本与收入的关系来看,1-10月规模以上工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的成本由上年同期的74.6元拉高到74.7元,提升了0.1元。成品油价格持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成本与收入的比重不降反升,说明其他成本构成因素仍处在一个较强劲的上涨区间,油料成本下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成本压力,但尚不足以扭转主营业务成本整体增长的趋势,由此看出,我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经营状况仍不乐观。
2014年前10个月全盟规模以上工业用油购进情况
单位:吨、%
项 目
|
购 进 量
|
同比增幅
|
||||
合 计
|
|
|
合 计
|
|
|
|
汽 油
|
柴 油
|
汽 油
|
柴 油
|
|||
2月
|
14592
|
699
|
13893
|
-19.2
|
33.1
|
-20.8
|
3月
|
24942
|
1076
|
23866
|
-14.9
|
12.6
|
-15.9
|
4月
|
36681
|
1429
|
35251
|
-13.6
|
13.3
|
-14.4
|
5月
|
46472
|
1774
|
44698
|
-13.7
|
17.0
|
-14.6
|
6月
|
58462
|
2180
|
56281
|
-11.9
|
21.4
|
-12.8
|
7月
|
68683
|
2706
|
65977
|
-10.3
|
27.2
|
-11.4
|
8月
|
80468
|
3286
|
77182
|
-14.0
|
31.1
|
-15.2
|
9月
|
91990
|
3969
|
88021
|
-18.2
|
42.7
|
-19.7
|
10月
|
102812
|
4662
|
98150
|
-16.5
|
43.5
|
-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