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2016年锡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

发布时间:2018-01-12 来源:锡盟统计局 姜楠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全盟准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定位,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全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为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自治区统计局《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锡盟统计局对全盟201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情况进行了监测和评价。

  一、小康监测总体进展情况

  (一)小康指数稳步提升,五大领域“四升一降”

  2016年全盟小康监测指数为88.29%,较上年提高1.28个百分点。五大领域指数分别为:经济发展86.62%,民主法治86.64%,文化建设86.31%,人民生活92.48%,资源环境85.53%。其中,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四大领域指数均有所提升,分别较上年提升1.5个、4.19个、0.59个、3.32个百分点。资源环境指数较上年下降3.55个百分点。


  (二)七成多指标实现程度较高,部分指标进展缓慢

  五大领域监测的共40项具体指标中,16项监测指标评价值已达到100%;9项监测指标评价值在90%-100%之间;5项监测评价值在80%-90%之间;4项监测指标评价值在70%-80%之间;4项监测指标评价值在60%-70%之间;2项监测指标评价值在60%以下。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效

  (一)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全盟经济发展领域评价值为86.62%。从经济发展领域的7项监测指标看,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工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97318元、64.54%、59.95万元/人和4.54万元/人,上述4项指标评价值均已达到100%。其余3项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为:互联网普及率指数达到85.46%,较上年提高7.34个百分点,评价值为89.96%;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0.3%,较上年提高1.95个百分点,评价值为75.7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为0.11%,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评价值为5.5%。

  (二)民主法治建设有序推进

  全盟民主法治领域评价值为86.64%。从民主法治领域的4项监测指标看,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6.78个,评价值已达到100%;基层民主参选率为88.9%,与上年持平,评价值为95.59%;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1.83人,较上年增加0.51人,评价值为79.74%;每万人口行政诉讼发案率(逆指标)为1.4件,较上年增加0.1件,评价值为71.22%。

  (三)文化建设卓有成效

  全盟文化建设领域评价值为86.31%。从文化建设领域的5项监测指标看,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601.07元、99.28%,此2 项指标评价值已达到100%。其余3项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66%,较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评价值为50.3%;“三馆一站”覆盖率为98.1%,与上年持平,评价值为89.18%;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3.68%,较上年下降0.32个百分点,评价值为92.05%。

  (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全盟人民生活领域评价值为92.48%。从人民生活领域的14项监测指标看,6项指标评价值已达到100%,分别为失业率(2.98%),恩格尔系数(35.24%),城乡居民收入比(2.49),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08人),单位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2010年不变价)(0.06人/亿元)和产品质量合格率(99%)。其余8项指标完成情况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010年不变价)达到22709元,较上年增加1640元,评价值为97.84%;平均预期寿命为74.4岁,较上年提高0.02岁,评价值为97.89%;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年,较上年提高0.22年,评价值为92.59%;每千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为45.39张,较上年增加6.37张,评价值为90.78%;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指数为94.28%,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评价值为94.28%;基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数为85.01%,较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评价值为85.01%;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率(现行标准)达到75.52%,较上年提高6.54个百分点,评价值为75.52%;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为66.72%,较上年提高4.97个百分点,评价值为66.72%。

  (五)资源环境逐步改善

  全盟资源环境领域评价值为85.53%。从资源环境领域的10项监测指标看,单位GDP用水量(2010年不变价)、单位GDP能源消耗(2010年不变价)和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46.42立方米/万元、0.82吨标准煤/万元、25.26%,此3项指标评价值已达到100%。其余7项监测指标完成情况为: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2010年不变价)(逆指标)为124.4公顷/亿元,较上年减少6.55公顷/亿元,评价值为63.5%;污水集中处理指数为96.95%,较上年提高0.02个百分点,评价值为96.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68.11%,较上年提高0.52个百分点,评价值为85.14%;环境质量指数为85.3%,较上年下降0.69个百分点,评价值为85.3%;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2.42%,较上年下降0.58个百分点,评价值为96.27%;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31.22%,较上年下降27.82个百分点,评价值为62.4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为46%,较上年下降0.34个百分点,评价值为65.71%。

  三、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锡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多数监测指标均有所提升,但据监测结果显示,仍存在一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短板,需着力解决。

  (一)产业结构不尽完善,服务业发展亟待推进

  近年来,锡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发展方式,三次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升。但总体来看,锡盟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服务业占GDP比重仍然偏低。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0.3%,与小康监测目标值相差9.7个百分点,评价值为75.75%。究其原因,锡盟服务业主要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占比较小,发展层次偏低,缺少以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管理理念为依托、融合多业态创新发展的服务企业与服务模式,无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元、附加值高的服务。

  (二)科技投入不足,创新引领作用难以凸显

  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必要条件,也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锡盟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比例较低,2016年仅为0.1%,与目标值相差1.9个百分点,评价值仅为5.5%。科学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少,一方面是锡盟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所数量少,力量明显不足,项目的推动力较弱;另一方面是锡盟多数企业的研发中心在总部,本地的研发活动缺乏动力,经费投入也严重不足,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三)扶贫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覆盖率偏低

  全面小康要求覆盖区域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近年来,锡盟大力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仍存在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基本公共服务覆盖不全面等问题。2016年,全盟农村贫困人口仍有16256人,实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另外,锡盟基本公共交通服务覆盖率较低,2016年全盟公共交通服务指数仅为66.72%,与目标值相差33.28个百分点,其中,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为6.8辆,与14辆的目标值差距较大。

  (四)文化资源开发不足,文化产业发展滞后

  文化是衡量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文化助力。目前,锡盟文化产业发展水平仍相对滞后,民族文化资源发掘与利用处于初级阶段,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意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尚未建立,文化产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难以充分发挥。2016年锡盟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66%,与3.3%的目标值相距甚远。

  (五)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有待改善

  近年来,锡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单位GDP能源消耗、单位GDP用水量等指标明显好转,环境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但仍有部分反映资源环境的监测指标评价值低于100%,主要体现为单位GDP建设用地使用面积偏高(评价值63.5%)、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较低(评价值62.4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偏低(评价值65.71%)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值未达到100%的7项监测指标中,有4项指标评价值甚至低于上年,表明锡盟资源约束趋紧、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粗放式发展造成的环境问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和解决,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四、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对策及建议

  “十三五”时期的每一年都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节点,今后,锡盟应当继续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更平衡更充分更协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增强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充分释放服务业发展活力

  锡盟服务业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要顺应当前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征,把服务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突破口,围绕工业转型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人民生活质量提升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要充分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手段,培育新兴服务业态,重点发展信息技术服务、物流快递服务以及文化娱乐、医疗健康服务、旅游、家政服务等发展潜力大的服务业。同时,要因地制宜探索财政、金融对服务业新技术、新模式的支持方式,优化财政、金融资源配置,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发挥政府资金对研发经费投入的引导和拉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调动企业创新投入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建设,为科技研究提供保障能力。同时,要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多措并举促进动力加快转换,推进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着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

  扎实推进扶贫工作,需采用精细化的扶贫方式。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落实特惠政策,加大帮扶力度,切实解决扶贫工作中的瓶颈问题。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在就业培训、人事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升贫困人口的认知能力和生产技能,逐步实现贫困户“能力”脱贫、“精神”脱贫,真正实现高质量的稳定脱贫。

  同时,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证人们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在公共交通服务方面,锡盟应加大公共交通资金投入,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交通网络,提升服务水平,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四)构建“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锡盟是民族文化资源富集、文化氛围浓郁的地区。应当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积累,把厚重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好、配置好、利用好,将其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逐步构建地域特色鲜明、布局科学、结构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框架,打造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工艺品经营业和文化创意服务业等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

  (五)加强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发展

  要提升生态文明,改善生态环境,需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推进绿色发展。一方面,要合理开发利用锡盟土地、矿产等资源,摒弃拼资源拼消耗的经济发展方式,要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另一方面,要着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严格控制天然草牧场载畜量,合理进行旅游开发活动,确保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修复,为草原人民创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