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按:为了解全盟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准确把握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进程,按照自治区统计局统一安排部署,我局针对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按季开展调查。为全盟“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战略的实施提供咨询建议。
一季度锡盟农畜产品加工业调查报告
一、农畜产品加工业运行现状
截止2016年3月末,全盟符合调查条件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36户,开工23户,开工率63.9%。
(一)分行业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超过六成
截止3月末,全盟开工生产的农畜产品加工业23户,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5122.9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8%。实现收入5417.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7%。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33.6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9%。实现收入3678.5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2.1%。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和收入占比达到六成以上,分别为72.9%和67.9%。如图1:
(二)分地区看,近六成企业集中在锡市和蓝旗
分地区看,36户农畜产品加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锡林浩特市和蓝旗。截止3月末,锡市和蓝旗开工生产企业占全盟农畜产品加工业户数的56.5%,收入占全盟农畜产品加工业主营收入的87.2%。其中:锡市农畜产品加工业企业开工6户,实现收入1588.5万元;蓝旗农畜产品加工业开工7户,实现收入1455.5万元;多伦县农畜产品加工业开工2户,实现收入1127.3万元;苏尼特右旗农畜产品加工业开工3户,实现收入428.1万元。如图2:
(三)行业利润增幅明显
今年以来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效益得到显著提高。1-3月全盟开工的23户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417.9万元,同比增长26.7%。累计实现利润20.83万元,较上年同期减亏增盈360.6万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营业收入3678.6万元,同比增长52.1%。实现利润-170.2万元(亏损170.2万元),同比减亏33.6万元。食品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692.2万元,实现利润189.5万元,同比分别增长0.01%和1.3%。
二、存在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近年来,尽管我盟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速度快,但大多数企业处于小规模经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家庭作坊,难以创建知名品牌和形成整体优势。全盟开工23户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均不足亿元,生产工艺、设备落后,工资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造成职工文化素质低,技术水平不高。
(二)经营方式粗放,产品附加值低。我盟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中,均为初级产品加工,缺乏多层次开发和精深加工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企业很难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经营链条短,机制不完善。目前,农产品加工企业只是对需求的农产品采取直接、简单的收购方式,关心的是农产品的数量、质量、价格,很少看到原料基地这一生产车间,更没有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机制。在农产品市场的低价运行时,企业压价;高价运行时,农牧户又存在惜售心理。这样,形成了两个孤立市场,企业和农牧户之间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三、几点建议
(一)做大做强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名牌产品、绿色产品、休闲类产品、潜力产品为龙头,以资产为纽带,通过规模化、集团化发展的方式,积极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业大企业。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我盟农畜产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把农畜产品加工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之一,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营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税收贡献大的强势企业。二是扶优壮强培育龙头。对骨干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政策、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实行重点扶持,使之上规模、上水平。对龙头企业新上项目在财政补贴、纳税奖励、提供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三是努力激活民资兴办龙头。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全民创业。
(二)优化产品结构、延伸产品链、搞好原料基地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食品工业国家标准对原料的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的要求,引导调整和优化农产品结构,不断延伸食品工业及相关产品的产品链、扩大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建立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无公害生产示范区,以确保最终产品的优良品质,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开展培训,促进企业摆脱落后的管理模式,引进新型专业仪器并进行相关培训,让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接收新知识,拓展新领域,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不断壮大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效益,增强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