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调整的攻坚之年。全盟围绕“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农牧区繁荣”这个总体目标,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减羊增牛、少养精养”的发展理念,不断调整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加大对农牧业生产的科技投入,深入落实各项惠农惠牧政策,实现产业增强、生态增绿、农牧民增收、农牧业企业增效、社会稳定多方发展的局面。
一、农牧业生产情况
(一)农牧业生产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2016年,全盟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8.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8%,其中农业和牧业分别完成总产值61.1亿元和141.9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29.3%和67.9%;完成增加值117.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3.9%,增速高于全区0.9个百分点,居全区第二位。
(二)种植业结构优化、产量提升
2016年,全盟继续优化种植结构,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抗旱减灾,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力,稳定增长,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34.3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6.8万吨,同比增长0.3%,增速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个百分点。全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预计可达126万亩,同比增长14.9%,部分经济作物呈现面积减少产量增长态势,其中:油料种植面积预计可达33.2万亩,同比下降10.2%,油料产量预计2.4万吨,同比增长4%;蔬菜播种面积预计24.2万亩,同比下降11.7%,蔬菜产量预计可达到113.4万吨,同比增长0.1%;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预计可达66.5万亩,同比增长55.4%。
(三)畜牧业“减羊增牛”成绩显著
我盟遵循新发展理念,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减羊增牛”中去库存,扩大和发展中高端畜产品基地,做大做强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6年我盟按照“减羊增牛、少养精养”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优质良种肉牛产业,加快了畜牧业转型升级步伐。一是牲畜存栏结构优化。2016年冬普数据显示:全盟羊存栏683.7万只,牛存栏为88.4万头,牛羊头数比由去年的9.1%:90.9%调整为11.4%:88.6%,牛存栏比重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减羊增牛成绩初显;生猪存栏4.7万口,同比下降2%。二是出栏成绩显著。羊出栏达到1049.86万只,同比上涨48.3%;牛出栏达到71.21万头,同比增长6.6%;猪出栏达到10.41万口,同比增长4.1%;活家禽出栏达到70.82万只,同比增长3.3%。三是肉类产量增幅明显。2016年全盟主要畜禽肉类产量达到29.5万吨,同比增长14.1%,其中:羊肉产量16.17万吨,同比增长21.4%;牛肉产量12.34万吨,同比增长8%;猪肉产量8748吨,同比增长7.5%;禽肉产量1197吨,同比增长0.7%。四是其他畜产品产量稳步提升。年末,绵羊绒产量1.56万吨,同比增长16%;山羊绒产量258吨,同比增长9.8%;牛奶产量61.59万吨,同比增长1.7%;禽蛋产量5188吨,同比增长3.8%。
(四)草原生态建设初显成绩
通过养殖业结构调整,我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草地盖度、密度明显提升。据生态部门资料显示,目前我盟平均草原植被盖度为49.66%、高度为32.24厘米、干草产量为71.4公斤/亩,比2010年分别提高3.96%、51.36%、53.22%,草原生产力明显提高。
(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各相关部门及时安排部署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控制了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保证了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根据农牧业部门资料,截止2016年11月底,全盟共免疫畜禽3285.4万头(只、口、羽)次,国家规定强制免疫的四种重大动物疫病共免疫1241.8万头(只、口、羽)次,完成率100%。
(六)农牧民收入有望提前三年完成翻一番目标
2016年锡盟农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88元,同比增加966元,增长7.9%。总量居全区各盟市第七位,与去年同期持平,增幅居全区各盟市第三位。扣除物价因素,较2010年实际增加5464元,距2020年翻一番目标还差653元,已完成翻一番目标的89.3%,有望提前三年完成翻一番目标。
二、农牧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农牧业科技投入不够,创新不足。我盟农牧业生产基础薄弱,一些地区对发展农牧业的认识不够,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不到位,农牧业技术人才匮乏等问题仍然存在。
(二)农牧业供给体系仍然不健全。我盟农畜产品生产与市场的需求衔接不紧密,常常出现供大于求或需求得不到满足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加之进口农畜产品的冲击,农牧民“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时有发生,农牧民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
(三)资金投入不足,信息渠道不畅通。当前养殖业和种植业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养殖户和种植户用于生产的资金,绝大多数是自筹,普遍存在资金缺口大、贷款难问题。尤其是在生产经营跌入低谷时,更需政府扶持。同时农牧民对市场信息的把握不准确,看重短期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这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引导。
三、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几点建议
(一)大力发展建设性养畜,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按照“禁牧不禁养、减畜不减肉、减畜不减收”的总体思路,兼顾草原生态保护和肉食品有效供给,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
(二)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为现代农牧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按照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的要求,坚持家庭经营在农牧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牧业经营方式创新。
(三)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健全生态奖补机制。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草原基本保护制度。2016年是国家实施第二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提高了补奖资金的规模,在严格落实草原第二轮奖补机制的前提下,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合理规划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科学核定载畜量,分解落实到嘎查和农牧户。要完善配套政策和监管机制,将补奖资金发放与禁牧、草畜平衡任务落实等相关政策挂勾,实现保护生态与农牧民增收双赢。
(四)完善科技创新和推广机制,提高农牧业科技支撑能力。一是依托专业科技团队和科研基础,做好我盟优势品种的保种和改良工作,探索、研发适合草原生态的改良物种。二是突出抓好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化农牧业推广机构工作职责,推动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机构。三是创新农牧民培训方式。加强科技和实用人才培训工作,重点培养职业农牧民。四是继续开展科技人员下基层活动,跟进后期综合配套技术指导服务。
(五)加强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继续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逐步将专项整治活动变成常态化的监管工作,加大例行抽检、专项抽检和监督抽检工作。二是认真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集中免疫,在切实落实畜间布病防控各项措施的同时,重点开展牛羊布病免疫工作。继续完成动物疫情监测、免疫效果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各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