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消费结构升级为产业优化及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产业结构优化又为消费升级开拓新的发展空间。2003-2018年,全盟消费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由吃饱穿暖等基础性消费,向生活质量改善,生活品质提升转变。
一、全盟消费品市场发展走势
(一)全盟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003年以来,全盟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规模持续扩大,商品种类丰富多样,居民生活品质得以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15年间,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由前10年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发展至后5年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003-2013年间,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5.11亿元增至186.30亿元,增长4.3倍,10年间年均增长18.2%,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2013-2018年间,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86.30亿元增至280.18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8.5%,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
2003-2018年全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走势
单位:亿元、%
(二)全盟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
2003-2013年,全盟商品零售额由29.90亿元增至164.41亿元,增长4.5倍,10年间年均增长18.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2013-2018年,全盟商品零售额由164.41亿元增至245.49亿元,10年间年均增长8.3%,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三)全盟餐费收入持续增加
2003-2013年,全盟餐费收入由5.21亿元增至21.89亿元,增长3.2倍,10年间年均增长15.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2013-2018年,全盟餐费收入由21.89亿元增至34.69亿元,5年间年均增长9.6%,低于全区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
(四)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的主要标准之一,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越富裕。2003-2018年,全盟城镇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由38.5%降至26.5%,15年间下降12.0个百分点。全盟农牧区常住居民恩格尔系数由37.0%降至30.1%,15年间下降6.9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的持续下降表明我盟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的基础上,食物消费需求占比逐渐降低,交通通信、居住、医疗保健类等消费呈逐年提高态势。
(五)零售业态多元化发展
2003-2018年,全盟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加快,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面广,综合市场和专业市场、大型批发市场与小型零售市场相结合的市场体系。在活跃商品流通,方便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18年,全盟限额以上单位中有民营企业169户,占全部限额以上单位数的94.9%,共有从业人员5931人。
(六)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稳步提高
2018年,全盟城镇常住居民家庭用于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和教育文化娱乐的消费支出为7481元、5533元、4919元和2759元,分别较2003年增长3.0倍、11.2倍、8.0倍和3.3倍。占比由2003年的38.5%、9.3%、11.2%和13.0%转变为2018年的26.5%、19.6%、17.4%和9.8%。四大类结构呈“两升两降”,即居住类、交通通信类提升10.3个、6.2个百分点,食品烟酒类、教育文化娱乐类下降12.0个、3.2个百分点。
全盟农牧区常住居民家庭用于食品烟酒,交通通信,居住和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4329元、3089元、2192元和1622元,分别较2003年增长3.7倍、8.3倍、6.3倍和5.6倍。占比由2003年的37.0%、13.4%、12.1%和9.8%转变为2018年的30.1%、21.5%、15.2%和11.3%,四大类结构呈“一降三升”,食品烟酒类下降6.9个百分点,交通通信类,居住类和医疗保健类占比分别提升8.1个、3.1个和1.5个百分点。
2003-2018年全盟常住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结构
单位:元、%
二、制约消费结构升级的原因分析
(一)人口规模小对消费拉动有限
地区经济发展依赖于全体居民消费的拉动,由于全盟地广人稀,流动人口少,对消费拉动有限。2018年末,全盟常住人口105.48万人,位居全区第10位,仅比乌海市,阿拉善盟多,人口密度为5.2人/平方公里,人口规模小一定程度上制约消费市场的增长与扩大。
(二)收入群体差异影响消费构成
高收入群体消费能力强,但占比少,消费空间有限。中低收入群体消费意愿强,但收入较低消费能力弱,造成消费市场升级的动力不足。
(三)消费结构差异制约产业结构升级
我盟消费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服务性消费支出比重偏低,热点消费不够突出。消费结构差异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产业结构稳定有序升级。
(四)居民刚性支出挤压消费空间
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支出逐年增加,特别是房价的上涨、看病贵、教育费用高、养老储备等因素影响,使居民消费心理产生变化,消费流向偏移,形成以吃、居住、教育、医疗为生活首要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挤压居民消费空间。
三、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建议
(一)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促进消费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扩大消费规模的直接动因,也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最终决定因素。大力提高中等收入阶层收入水平,可有效推动消费增长及机构升级步伐。
(二)调整消费结构,提高服务业消费比重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新趋势,热点消费品和服务性消费空间,依据不同收入群体消费需求,适销对路,推动产业结构转型,适应促进消费结构优化,拓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家政服务、托幼等服务业领域,提高服务性消费比重,提升消费层次和质量,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措施,围绕居民消费升级方向,促进实物消费不断提档升级,尽快补齐服务消费短板,大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三)提高消费层次,实现消费有效供给
优化消费环境为居民提供更高质量的消费品,扩大消费需求,拓宽消费领域,减少无效和底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要把消费需求引向既能提高消费层次和质量、又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的领域,使消费品市场趋于完善。
(四)营造企业公平提供消费产品服务的市场环境
引导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确保供给和需求有效对接,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有效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强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建立重要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完善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