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盟委、行署的坚强领导下,我盟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升;节能降耗成效明显,生态环境逐步改善;民生投入不断加强,发展成果普惠大众,“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好开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和人民生活等领域选取了32项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的相对指标(人均水平和比重)进行分析与评价,并与全国、全区及其他盟市进行横向比较,谨供参考。
一、超7成指标位居全区前列
在选取的32项相对指标中,我盟23项指标居全区前6位,占总指标的71.9%,其中人均教育支出、人均医疗卫生支出、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电话普及率、人均邮电业务量、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人均住房面积、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占总人口比重、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等11项指标居全区前3位,占总指标的34.4%;在与全区平均水平对比的指标中,有21项指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占全部指标的65.6%。
二、我盟民生建设成绩斐然
(一)人均生产总值和人均财力均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2016年,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45.51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00073元,居全区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46256元和26004元,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市(215488元)、阿拉善盟(139951元)和包头市(136021元)。
2016年,全盟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05.05亿元,人均公共预算收入超万元,达10034元,居全区第4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1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03元,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市(21945元)、乌海市(14609元)和阿拉善盟(14253元)。
(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16年,全盟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554元,居全区第6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1733元和1427元,位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包头市(35759元)、乌海市(35566元)和鄂尔多斯市(32860元)。全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03元,居全区第6位,分别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713元和72元,位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包头市(40955元)、鄂尔多斯市(40221元)和呼和浩特市(40220元)。全盟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88元,居全区第7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825元和1579元。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阿拉善盟(16746元)、鄂尔多斯市(15480元)和乌海市(15475元)。
2016年,全盟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6949元,居全区第2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4955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44元,居全区首位及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鄂尔多斯市(74496元)和乌兰察布市(65280元)。
截止2016年末,全盟人均储蓄额达39766元,居全区第6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72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090元,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阿拉善盟(77371元)、鄂尔多斯市(76621元)和乌海市(62567元)。
2016年末,全盟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5.11平方米,高于全区平均水平7.71平方米,居全区11个盟市的第3位(除包头市[1]),居全区前2位的盟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市(38.3平方米)和阿拉善盟(36.6平方米)。
(三)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就业水平不断提高
2016年全盟社会保险事业稳步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截止2016年末,全盟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45.63万人,参保覆盖率为43.6%,覆盖率居全区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10.8和3.2个百分点。居全区首位和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乌海市(44.8%)和巴彦淖尔市(38.0%);全盟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2.95万人,参保覆盖率达到31.5%,覆盖率居全区第5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个百分点,高于全区2.3个百分点。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分别是赤峰市(37.3%)、巴彦淖尔市(33.3%)和通辽市(32.6%)。
2016年,我盟继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多措并举,使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就业局势保持了总体稳定。全盟城镇登记失业率(逆指标[2])为2.98%,由低到高排序居全区第3位,分别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和0.67个百分点。排名全区前两位的盟市分别是阿拉善盟(2.80%)和鄂尔多斯市(2.89%)。
(四)公共财政统筹力度不断加大,保障民生力度不断增强
2016年,全盟财政用于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支出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2.9%和1.6%,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分别达到12.6%和6.8%。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与全区平均水平持平,较全国平均水平低0.9个百分点,居全区第6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较全国平均水平低2.3个百分点,居全区第6位;医疗卫生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居全区第7位,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于全区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居全区第7位。从人均指标看,全盟人均教育支出达2942元,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913元和780元,居全区第2位,居全区首位和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阿拉善盟(3211元)和鄂尔多斯市(2758元);人均医疗卫生支出达1595元,居全区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644元和466元,居全区首位和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阿拉善盟(2230元)和乌海市(1524元)。
(五)基础教育得到夯实
2016年,全盟每万人拥有中小学生数1029人,高于全区平均水平77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2人,居全区第4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赤峰市(1144人)、通辽市(1084人)和鄂尔多斯市(1048人)。
(六)通讯与广播事业保持较快增长
2016年,全盟邮电业务总量完成25.05亿元,从人均指标来看,全盟人均邮电业务量达2393元,居全区第3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41元,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8元。居全区前2位的盟市依次是阿拉善盟(2865元)和呼和浩特市(2694元)。
2016年末,全盟电话普及率(固定电话加移动电话)达到140.1部/百人,居全区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29.6部/百人和30.1部/百人,居全区首位和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乌海市(181.8部/百人)和巴彦淖尔市(136部/百人)。年末全盟互联网普及率达19.4户/百人,居全区11个盟市的第4位(包头市除外[3]),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呼和浩特市(81.6户/百人)、乌海市(24.6户/百人)和阿拉善盟(24户/百人)。
2016年末,全盟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28%,居全区第2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0.88和0.07个百分点,位居全区首位和第3位的盟市分别是包头市(99.50%)和通辽市(99.27%);全盟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27%,居全区第3位,分别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0.37和0.09个百分点,居全区前两位的盟市分别是包头市(99.50%)和乌海市(99.31%)。
[1] 注:由于包头市城镇人均住房面积数据不详,故不参与数据比对。
[2] 注:强度相对指标有正指标、逆指标之分。一般来说,正指标越大越好,逆指标越小越好。
[3] 注:包头市互联网用户数据不详,故无法参与比对。
三、我盟民生建设仍需完善的领域
(一)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2016年末,全盟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仅为22平方米,低于全区平均水平10.2平方米,居全区末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鄂尔多斯市(46.4平方米)、乌海市(42.54平方米)和阿拉善盟(38.7平方米)。
2016年,全盟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逆指标)为34.6%,高于全区和全国平均水平6.3和5.3个百分点,按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低到高排序,居全区末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乌海市(16.9%)、赤峰市(22.3%)和鄂尔多斯市(23.9%);全盟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4%,高于全区和全国7.1和4.2个百分点,按农村牧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低到高排序,居全区第11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乌海市(21.5%)、鄂尔多斯市(22.5%)和赤峰市(23.6%)。
(二)城镇化率仍有潜在增长空间
2016年,全盟城镇化率达64.54%,虽然高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但仅居全区第7位,与全区前列的盟市,如乌海市(94.62%)、包头市(82.97%)、阿拉善盟(77.17%)和鄂尔多斯市(73.54%)的差距依然较大,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三)商业保险规模仍需进一步扩大
2016年,我盟保费收入实现17.4亿元,从人均水平来看,我盟保险密度仅为1662元,分别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577元和270元,居全区第8位。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呼和浩特市(3192元)、阿拉善盟(3171元)和乌海市(2995元)。
(四)高等教育资源不足
2016年末,全盟仅有1所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每万人拥有本专科在校大学生80人,居全区第7位,分别低于全国和全区115人和93人,较全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盟市还有较大的差距。排名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呼和浩特市(771人)、包头市(287人)和阿拉善盟(159人)。
(五)医疗卫生保障能力仍需加强
2016年,全盟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2.3人,仅居全区第8位,与全区前3位的盟市阿拉善盟(85人/万人)、乌海市(82.9人/万人)和巴彦淖尔市(80.7人/万人)存在一定差距;全盟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46.8张,仅居全区第8位,分别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7.2张和8.3张,居全区前3位的盟市依次是乌海市(66.4张/万人)、包头市(60.7张/万人)和赤峰市(58.8张/万人)。
四、对策与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把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收入分配作为民生之源、社会保障作为民生之安全网,实现基本就业、医疗、住房、养老、教育、综治等各方面的全覆盖。
一是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路径,只有经济水平提高,才能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雄厚的经济基础,只有做大经济总量,才能更好的反哺社会和民生事业发展。
二是加大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加强对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努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的参保率。建立健全医保基金监管体系,加强对医保基金征缴、存储、支付、使用全过程的监督。加强医疗队伍建设,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从业者素质。
三是提高就业水平。要将就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业和制造业就业比重,扩大就业规模,健全评估机制,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
四是大力发展教育。一方面巩固基础教育,在保证政府投入力度加大的前提下,采取积极措施,启动社会资金对教育的投入,加强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力度,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保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大力控制辍学率,提高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强化继续教育,高素质、创新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具有重要作用。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建立、完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继续教育制度。鼓励个人多种形式接受继续教育。依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平台,有计划、分领域、分类别、分层次开展大规模的继续教育活动。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不断拓展继续教育的新形式,提高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推行终身教育,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五是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工作力度,加大财力投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