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改革开放40年来,锡盟畜牧业遵循新发展理念,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在优化中提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为目标,全盟畜牧业保持了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0%以上
改革开放初期,全盟畜牧业产值为1.77亿元,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畜牧业产值1994年突破10亿元,1998年突破了20亿元,2007年突破50亿元大关,经过养殖结构调整等措施的推动和草畜平衡等一系列政策的助力,2012年全盟畜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07.25亿元,在全区12个盟市中位列前茅。到2017年全盟畜牧业产值达到148.22亿元,较改革开放初期增长83.74倍,年平均增长达到12%。畜牧业在农林牧渔业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重由改革开放初期的57.1%上升到2017年的71.7%,提高了14.6个百分点。
二、存栏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
1978年牧业年度牲畜头数523.69万头只,到1989年首次突破1000万头只,1999年达到历史的最高值1811万头只,居全国地市级首位。从2003年起全盟牲畜头数开始主动调整压减,2017年牧业年度,存栏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全盟大牲畜和羊存栏量分别达到159.47万头(只)、1293.65万只,比1978年分别增加48.73万头(只)和896.36万只,分别增长了44%和2.26倍,年均增长0.94%和3.1%。
三、主要畜产品产量明显增加
40年来,全盟肉类产量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1996年猪牛羊肉产量超过10万吨,达到10.92万吨,2009年突破20万吨大关,全盟猪牛羊肉实现产量20.27万吨。2017年全盟猪牛羊肉产量达29.1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0.92万吨、牛肉产量12.43万吨、羊肉产量15.77万吨,较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分别增长4.23倍、19.69倍和9.85倍,年均增长4.34%、8.08%和6.3%;牛奶产量62.34万吨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较增长53.74倍,年均增长10.8%。丰富的农畜产品为我盟成为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基地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四、畜牧业质量显著提高
改革开放40年来,畜牧业各项指标质量显著提高。全盟牧业年度大牲畜和羊总增率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17年的39.4%,总增率提高51.4个百分点;繁成率由1978年的31.1%提高到2017年的82.3%,提高51.2个百分点;死亡率由1978年的25.4%下降到2017年的0.2%,收窄25.2个百分点;出栏率由1978年的20.6%提高到2017年的55.7%,提高35.1个百分点;母畜比重由1978年的44.3%提高到2017年的53.7%,提高9.4个百分点;良改畜比重由1978年的40.7%提高到2017年的96.9%,提高56.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