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开展精准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锡盟贫困户情况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8-05-14 来源:锡盟统计局 贺瑛瑛

  为助力全盟各级党委政府开展精准扶贫,近日,锡盟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针对全盟贫困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报告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取电话访问的调查方式,调查样本包括西苏旗、太仆寺旗和白旗3个“国贫县”以及阿巴嘎旗、苏尼特左旗、西乌旗、黄旗、正蓝旗和多伦县6个旗县,共随机抽取登记在册的贫困户3727户,访问成功1526户。其中,农民806户,占样本比重52.8%;牧民720户,占样本比重47.2%。


  二、贫困户家庭情况

  (一)主要收入来源情况

  调查显示,近六成贫困户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各项补贴;四成以上的贫困户收入主要依靠种植业;34.9%的贫困户主要依靠养殖业;24%的贫困户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小部分贫困户收入依靠做小生意或是子女补贴家用。(说明:因选项为多项选择所以各单项所占百分比之和大于100%,下同)分农牧民看,农区贫困户主要收入来源为种植业的占农户总数37%;靠政府补贴占37%,靠养牧和外出打工分别占11.2%和11.1%。牧区贫困户主要收入来源为养殖业的占牧户总数41.6%;靠政府补贴占34.9%;靠外出打工占21.8%。详细情况见下表。


  (二)主要支出情况

  调查显示,84.6%的贫困户认为看病就医是贫困户的主要支出, 33.8%贫困户认为生活性支出较大,其余为生产性支出、教育支出和人情消费支出。分农牧区看,农区贫困户认为主要支出为看病就医的占农户总数50.9%,认为生活支出较大的占18.1%,认为生产性支出、教育支出和人情往来支出较大的,分别占11%、10%和9.2%。牧区贫困户认为主要支出为看病就医占牧户总数44.9%,认为生产性支出较大的占21.6%,认为生活支出、人情往来和教育支出较大的分别占比17.6%、 11.4%和11.1%。详细情况见下表。


  (三)外债情况

  调查显示,我盟仅有17.9%的贫困户家庭没有外债,欠10万元以上外债的占22.7%, 27%的家庭外债在3万元以下,15.2%的家庭外债在3-5万元之间,17.2%的家庭外债在5-10万元之间。分农牧区看,农区22.6%的农户没有外债,34.6%的农户外债在3万元以下,29.8%的农户外债在3-10万元,13%的农户外债在10万以上。牧区9.3%的牧户没有外债,12.6%的牧户外债在3万元以下,37.2%的牧户外债在3-10万元,40.9%的牧户外债在10万元以上。总体来看,牧区贫困户欠外债形势较农区更为严峻。

  (四)外债的主要形式

  调查显示,有56.1%的贫困户选择和亲朋好友借款,33.9%的贫困户选择银行贷款,有10%的贫困户欠高利贷。分农牧区看,农区77%的贫困户和亲朋好友借款,15.4%的贫困户和银行贷款,7.6%的贫困户欠高利贷;牧区22.7%的贫困户和亲朋好友借款,63.4%的贫困户和银行贷款,13.9%的贫困户欠高利贷。借高利贷情况分旗县看,东苏旗和正镶白旗高利贷借款率较高,分别为26.3%和20.4%。其他依次为:阿旗(15.6%)、镶黄旗(13.3%)、多伦县(12.0%)、蓝旗(10.3%)、西乌旗(7.6%)、太旗(7.6%)和西苏旗(6.5%)。

  (五)家庭住房情况

  调查显示,53.5%的贫困户住楼房或砖瓦房,较去年提高4.3个百分点;27.8%的贫困户住土坯房,较去年下降5.1个百分点; 18%的贫困户租房或在亲戚家暂居,较去年提高6.9个百分点;0.8%的贫困户住在蒙古包里。分农牧区看,牧区贫困户住房条件较农区稍好一些,详细情况见下表。


  (六)家庭享受农村低保情况

  39.8%的贫困户表示享受到了农村低保, 60.2%的贫困户表示没有享受到。分农牧区看,农区33.4%的贫困户享受过低保,66.6%的贫困户表示没有享受过;牧区51.7%的贫困户享受过低保,48.3%的贫困户表示没有享受过。牧区享受过低保的贫困户高于农区18.3个百分点。分旗县看,享受过低保的从高到低依次为:东苏旗(60%)、黄旗(54.9%)、阿旗(50%)、蓝旗(48.9%)、白旗(45.9%)、西苏旗(44.6%)、多伦县(40.3%)、太旗(33.2%)和西乌旗(25.9%)。

  (七)致贫的主要原因

  贫困户认为导致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前三位的分别是:家庭成员患病、缺劳动力和缺少资金,这三项占比分别为80.6%、66.2%和65.3%;其次是因为自然灾害、缺少产业、缺致富方法和无就业渠道,这四项占比为三成到四成之间;第三是家庭成员残疾,缺少技术、子女上学负担重和交通不便等,分别占二成以上,详细情况见下表。


  三、扶贫工作情况

  (一)贫困户得到政府帮扶情况

  五成以上贫困户认为目前主要得到过医疗救助、干部结对帮扶和危房改造等政府帮扶;四成以上贫困户认为获得过低保帮扶;近三成认为得到过养殖帮扶和资金帮扶;其它少部分得到小额贴息贷款、种植帮扶、子女助学补贴和技术培训等帮扶,详细情况见下表。


  (二)贫困户对政府帮扶的期望

  贫困户认为当前需要政府提供以下几个方面帮扶:一是资金帮扶,通过帮扶缓解贫困户还欠款压力,能挤出资金投入生产;二是政府能提供养殖帮扶,使贫困户能扩大生产;三是能争取到农牧民低保名额,补贴生活费用;四是希望政府能够提供危房改造,能够住有所居;五是通过小额贴息贷款、就业、干部结对、产业帮扶、技术培训等帮扶办法,促使贫困户早日脱贫。详细情况见下表。


  (三)贫困户对政府帮扶工作及政策知晓情况

  1、上级领导到贫困户家中的次数情况。贫困户认为针对扶贫工作上级领导来家中调研或慰问次数为1次的占总户数的9.5%,来2次的占18.2%,来3次的占16.6%,来4次及以上的占46.1%,一直没来过的占9.6%。分旗县看,上级领导没有来过贫困户家里的,从高到低依次为:太旗(50%)、蓝旗(17.1%)、黄旗(7.5%)、白旗(6.9%)、多伦县(6.8%)、西乌旗(6.2%)、西苏旗(4.8%)、东苏旗(3%)和阿旗(2%)。

  2、贫困户对帮扶责任人的了解情况。77.5%的贫困户知道帮扶责任人是谁,22.5%贫困户表示不知道。分旗县看,知道帮扶责任人的贫困户占总数百分比情况依次是:东苏旗(90%)、多伦县(86%)、黄旗(83.3%)、西苏旗(79.4%)、蓝旗(76.6%)、阿旗(75%)、太旗(69.3%)、白旗(61.7%)t和西乌旗(34.5%)。

  3、贫困户对政府扶贫政策了解情况。21%的贫困户表示了解,26.6%的贫困户表示知道一些,52.4%的贫困户表示对扶贫相关政策不了解。分旗县看,表示了解或知道一些扶贫政策的贫困户占比从高到低依次为:阿旗(75%)、黄旗(73.5%)、东苏旗(70%)、西苏旗(68%)、西乌旗(60%)、蓝旗(56.5%)、多伦县(53.8%)、白旗(40.6%)和太旗(34%)。

  4、贫困户对政府当前帮扶政策和措施认可情况。15.5%的贫困户认为这些帮扶措施对自家脱贫效果明显, 29.4%贫困户认为有一定效果,25%贫困户认为效果一般,27%贫困户认为没什么效果,3.1%贫困户表示目前还不清楚。分旗县看,贫困户表示帮扶措施效果明显或有一定效果的依次为:太旗(66%)、黄旗(65%)、东苏旗(55.6%)、蓝旗(54.8%)、多伦县(50.6%)、阿旗(50%)、西乌旗(49.1%)、西苏旗(47.7%)和白旗(47%)。

  5、贫困户对自家脱贫信心情况。82.8%的贫困户对自家脱贫有信心,5.6 %的贫困户认为有信心但信心不强,仅9.5%的贫困户表示没有信心,2.1%的贫困户认为不清楚。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贫困户因病致贫比重高

  数据显示,有80.6%的贫困户因病致贫,居致贫原因首位。这些贫困户中,医疗费用占全部家庭支出的84.6%。“辛辛苦苦奔小康,得场大病全泡汤”,是许多农村牧区群众面临大病时的真实写照。近年来,我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贫困户进行医疗救助帮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预防胜于治疗”,健康扶贫应注重防治结合、关口前移。下一步,针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各级政府应全面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加大疾病预防投入,整合民政、卫生计生、城乡医保、大病保险数据资源,建立统一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医疗保障精准扶贫档案,对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生育状况、慢性病等进行动态管理,以谋求最佳的帮扶效果。

  (二)加快发展畜牧业保险,为贫困户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

  多年来干旱、雪灾等自然灾害对全盟农牧民自身安全和畜牧业生产稳定带来严重影响。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盟有39.4%的贫困户因灾致贫返贫。目前,我盟畜牧业生产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利用保险手段建立疫病、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防范和分散机制,是提高贫困养殖户抵御风险能力的有效举措。

  (三)牧民贫困现象较农民更严重

  数据显示,全盟90.7%贫困牧户家庭欠外债,比农户高13.3个百分点。特别有13.9%的贫困牧户家庭主要欠高利贷,较农户高6.4个百分点。针对欠高利贷数额较大的贫困户,各级政府帮扶责任人要帮助贫困户做好算帐理财工作,并通过当地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与放高利贷者协商,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切实解决好贫困户还贷难题。

  (四)贫困人口缺少劳动力现象较严重

  数据显示,我盟贫困人口因缺少劳动力而致贫的占66.2%。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无劳动能力的,对于这一群体,通过原始的扶贫方式很难脱贫,所以要建立面向农村牧区贫困家庭的生活保障制度,将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并创新扶贫方式,采取让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代养、代耕”的办法,助力贫困户脱贫,实现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双赢。

  (五)贫困人口因资金短缺致贫现象明显。

  数据显示,我盟贫困人口因缺少资金而致贫的占65.3%。当前,农村牧区贫困户贷款难和银行放贷难同时存在。对于有劳动力而缺资金的贫困户来说, 这类人群一般都处在脱贫的临界线上,找准了项目并获得一定额度的贷款就有可能脱贫。各级政府应创新资金运作机制,通过逐年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进一步规范扶贫开发互助资金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政策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向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倾斜,并从提供增收项目,提供资金信息方面给予帮助,使贫困户尽快脱贫。

  (六)农村牧区缺少技术人才现象较为普遍

  调查显示,我盟25.6%贫困户因缺少技术而致贫,41.6%的贫困户期待能够得到政府的养殖、种植帮扶。农村牧区实用技术人才短缺,制约了贫困户脱贫进度。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普及科学化配养牲畜、生态化种植等现代农牧业技术知识,通过智力扶贫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七)贫困户对当前的帮扶政策和措施认可度不高

  调查显示,52.4%的贫困户表示对扶贫相关政策不了解,27%的贫困户口认为扶贫工作没效果。部分帮扶单位、干部及责任人没能很好地履行帮扶职责,深入贫困户家中调研指导扶贫工作,造成9.6%的贫困户没有见过上级领导,22.5%的贫困户不知道自家帮扶责任人是谁。当前,脱贫攻坚是重大而严肃的政治任务,扶贫干部只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和担当,在工作中只有不断探索,深入实践,大胆创新,才能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八)贫困户无住房问题亟待解决

  调查显示,我盟有18%贫困户没有自己的房子,只能选择租房或在亲戚家暂住。针对无房和租房的贫困户,对有能力自建住房的贫困户,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帮助其自建永久性住房;对无能力自建住房的贫困户,通过提供廉租房或发放租房补贴的形式减轻贫困户租房负担。

  (九)部分贫困户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数据显示,有58.8%的贫困户收入来源主要依靠政府的各项补贴,虽然占比较去年下降6.2个百分点,但仍占贫困户的半数以上。部分贫困户有“等靠要”的思想,甚至以能当上贫困户为荣,缺少主动脱贫的动力和意识。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贫困户的思想教育,促其转变观念,增强靠自身努力谋发展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的远大目标。

  (十)深入推进教育扶贫,切实减轻贫困户子女教育负担

  调查结果显示,我盟贫困户中,教育支出占贫困户总支出的19.6%,因子女上学负担重而致贫的占24.7%。我盟应坚持把教育扶贫摆在教育资源配置的战略优先地位,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投入力度,并健全完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体系,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

  (十一)宣传工作是助推精准扶贫的强劲生命力

  开展精准扶贫,光靠“行胜于言”的埋头苦干是完全不够的,更要做好精准扶贫宣传工作。在扶贫工作中,了解贫困户心理需求,创新扶贫宣传表现形式,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增强扶贫宣传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起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主动性,上下联动,最终打赢这场精准扶贫攻坚战。

  (十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抓“精准扶贫”

  2018年,既是精准扶贫作风建设年,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元年,我盟要将这两大战略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通过精准扶贫工作,农村牧区脱贫摘帽的硬骨头将被彻底啃下,致富奔小康的最后一公里也将被打通,而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牧区的人居环境治理、基层民主的建立、健康民风的形成等各个方面才能得到极大的提升,并通过产业的发展,将逐步建立强大的农村牧区集体经济,通过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进一步带动所有贫困户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