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用户中心|退出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统计业务 > 发布与解读

前三季度我盟经济运行中的“两个亮点”和需要关注的“六个问题”

发布时间:2011-10-28 来源:

  今年以来,全盟宏观经济形势总体保持了平稳态势,地区生产总值保持两位数的同比增幅,财政收入较快增长,第三产业稳健运行,民生领域进一步得到加强。由于受5月份 “两起事件”影响,工业增幅逐月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负增长,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在全区居后,全盟经济面临近年来少有的挑战。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在全区的横向对比

  —— 从生产总值上看,三次产业各有升降。前三季度,全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6.45亿元,同比增长10.6%,增速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6.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区第9位,与去年同期持平。增速居全区末位,与全区平均水平和居首位的阿拉善盟分别相差4.2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1.08亿元,同比下降4.8%。增速较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回落12.5个百分点和9.4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区第7位,增速居全区末位;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74.04亿元,同比增长11.1%,增速较一季度回落7.8个百分点,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区第7位,同比后移1位,增速居全区末位。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建筑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5%,增速均居全区末位;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1.33亿元, 较上年同期增加17.71亿元,同比增长13.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2.7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3.4个百分点,较全区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总量居全区第9位,增速居全区第5位,同比前移2位。

  —— 从投资数据上看,三次产业“一升两降”。前三季度,全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33.9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17.53亿元,同比下降25.9%。增速自5月份以来,连续5个月负增长,居全区末位。总量居全区第9位,较去年同期后移2位。分产业看,增速呈现“一升两降”。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4.8亿元,同比增长54.8%;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64.07亿元,同比下降23.7%;以公路、铁路、房地产以及城市建设为主的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55.03亿元,同比下降31.7%。

  —— 从财政和城乡居民两大收入来看,仍然保持了较好的基本面。前三季度,全盟完成财政总收入80.65亿元,同比增长34.5%。总量居全区第7位,增速居全区第5位。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8.1%,同比提高9.1个百分点。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元,同比增加1674元,增长15.5%。总量均全区第6位,增速居全区第3位。其中:受全盟行政事业单位在职和退离休人员增资因素拉动,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6.9%和20.5%。全盟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9583元,同比增加2157元,增长29.0%。总量居全区第6位,增速居全区第2位。在农牧民现金收入中非农非牧收入占比达27.8%,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二、全盟经济运行中的特点和问题

  前三季度,我盟经济运行的主要情况具体表现在“两个亮点”和“六个问题”。

  —— 亮点一: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

  前三季度,全盟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11.33亿元,同比增长13.8%。近年来,第三产业增速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横向对比来看,第三产业增幅较全区平均水平高2.8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区的位次同比前移。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业同比增长19.4%,金融业同比增长14.1%,房地产业同比增长29.2%,以文体娱乐、商务、居民服务和社会管理为主的其他服务业同比增长21.6%,增速均居全区前列。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与全区平均水平的差距由去年同期的12.8个百分点缩小至9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各项主要数据指标上来看,均呈现两位数增长。其中:公路客、货运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14.4%、22.9%,地方铁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80.2%,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1%,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1.1%,口岸过货量同比增长23.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同比增长21.8%、21.6%,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增长21.3%,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4.5%。

  ——亮点二:民生领域进一步得到关注

  前三季度,全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5%和29%,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分别增长10.9%和11%,与经济发展基本实现同步。全盟城镇职工人均工资达28580元,同比增长18.6%,增幅较全区平均水平高1.7个百分点,居全区第5位,同比前移1位。城镇职工人均工资超过呼和浩特市,在全区的排位由去年同期的第6位升至第5位。截至9月末,全盟新安置就业人员2.47万人,同比增长2.3%,其中第三产业安置就业人员1.83万人,同比增长6.2%。在全社会投资增长乏力的同时,涉及民生领域的投资却实现较好增势。其中:房地产业、卫生和文化娱乐业投资分别增长24.6%、5.6%、2.7倍。全盟涉及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达到43.1亿元,同比增长33.7%,民生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达到51.3%,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

  问题一: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居末,总量占全区比重有所下降,区域经济增长力有所减弱

  今年以来,全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连续2个季度居全区末位,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2%下降到今年的4.0%。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个季度居全区末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4个月居全区末位,工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4.9%下降到今年的4.6%。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居全区末位,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6.5%下降到今年的3.8%,固定资产投资额在全区12个盟市的排位由去年同期的第7位后移至今年的第9位。

  问题二:主要经济指标进度慢于去年同期,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较为艰巨

  今年以来,受“两起事件”等诸多因素影响,生产和投资领域多项指标进展不畅,距年初目标缺口较大。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仅完成全年目标的58.2%,进度落后于去年同期0.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增加值和建筑业增加值仅完成全年目标的57.9%和42.5%,进度分别落后于去年同期0.3个百分点和13.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3.4%,落后于去年同期26.3个百分点。

  问题三:第一产业近年来首次呈现负增长,多数畜产品产量同比下降

  前三季度,全盟第一产业同比下降4.8%,增幅居各盟市末位,为全区唯一负增长盟市。

  第一产业下降的主要原因:由于大部分农产品均归结到四季度进行核算,因此前三季度的第一产业增加值核算支撑数据主要来自畜牧业。据国家统计局内蒙古调查总队反馈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盟肉类产量同比下降18.8%,羊绒产量同比下降31.9%,牛奶产量与去年持平。主要畜产品二降一平,是导致第一产业增加值下降的主要原因。

  问题四:工业经济呈现较明显的高开低走态势,增速退居全区后列

  前三季度,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8.96亿元,同比增长14.0%,增幅较上半年回落1.5个百分点,较全区平均水平低5.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居全区末位。全盟规模以上工业运行的主要问题表现在:

  一是增幅自5月份起逐月下滑,落势连续破点。受“两起事件”影响,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自5月起呈现明显的低走态势,1-5月跌破20%,1-7月则跌破15%,且呈现逐月持续回落态势。

  二是新投产企业大幅减少,对工业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不足。近年来,我盟规模以上工业的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每年40户以上的新投产、零基数企业的拉动。而今年截至目前,全盟仅有4户企业投产提限,预计全年也仅在12户左右,不足往年的1/3,有4个旗县市零提限。

  三是规模以上工业中有近四成行业负增长。前三季度,全盟规模以上工业的28个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负增长,较去年同期增加4个行业,负增长面达到39%,高于去年同期11个百分点。其中:受矿山整顿及投资乏力需求减弱等因素叠加影响,非金属矿采选、以水泥为主的非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和金属制品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4.6%、0.5%、19.1%和23.0%;受巴音矿业油层不稳定,产量同比减少的影响,石油开采行业同比下降3.2%;受原木价格上涨、进口量减少等因素影响,木材加工业同比下降1.5%;受碱矿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升级因素影响,化学原料制品业同比下降26.6%;受资金短缺影响,纺织业同比下降13.6%。这11个同比下降的大类行业共影响全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幅约2.5个百分点。

  四是有5个旗县9月份当月负增长,4个旗县前三季度累计增速在10%以下。9月份,全盟有5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负增长,较8月份增加4个地区;前三季度有4个旗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低于10%,较1-8月增加2个地区。如下表:

1-9月全盟分旗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地区

本月

(亿元)

增速(%)

累计

(亿元)

增速(%)

锡 盟

40.46

6.0

238.96

14.0

二连市

1.69

4.1

9.58

10.3

锡 市

9.76

7.4

65.05

23.6

阿 旗

3.52

37.5

15.43

12.8

东苏旗

2.41

37.4

9.20

35.2

西苏旗

1.83

-32.9

12.45

11.4

东乌旗

5.52

19.2

24.24

18.5

西乌旗

5.70

-14.6

32.70

14.8

太 旗

1.20

-20.1

3.89

8.3

黄 旗

1.37

-51.5

11.99

4.6

白 旗

0.34

-6.9

2.49

5.9

蓝 旗

2.09

4.6

17.26

4.2

多伦县

3.66

3.4

19.56

10.2

乌拉盖

1.69

39.2

12.10

20.3

  问题五:固定资产投资乏力,连续5个月负增长

  前三季度,全盟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3.91亿元,同比下降25.9%,较全区平均水平低51.7个百分点。投资增幅连续5个月负增长,居全区末位。如下图:

  导致全盟投资增长乏力的因素,除矿山整顿外,主要有:一是新开工项目少、规模小,贡献不足。截至9月末,全盟本年新开工项目仅537个,较去年同期减少3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26.0亿元,较同期减少93.8亿元,下降29.3%。新开工项目户均投资额仅为4208万元,同比减少1432万元,下降25.4%;二是资金到位不足。前9个月,全盟818个投资施工项目,到位资金280.8亿元,较同期减少149.9亿元,下降34.8%;三是手续不完备影响开工进度。国家加大了对水泥、钢铁、电力、煤炭开采、有色金属采选、建材等行业新上项目的控制,部分煤炭项目尚未得到国家核准,形成有数无库投资45亿元左右。四是较大同期基数的影响。今年地方铁路、白音华露天矿一期工程等大项目投资期已经接近尾声,且其投资量主要集中在2010年,形成了较大的同期基数。

  问题六: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较快,节能降耗形势不容乐观

  前三季度,全盟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464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7.8%,能耗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13.8个百分点。每万元工业产值能耗达0.95吨标准煤,同比上升14.1%(可比价)。导致工业能耗增长过快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耗能水平较低的采矿行业和风电行业分别受“两起事件”和新的投产企业不足等因素影响,生产低迷,增幅同比大幅回落,对降耗的贡献减弱;另一方面,受新投产的金山电厂以及上都电厂三期的拉动,耗能水平较高的火电行业增势较猛,增幅达33.8%,成为规模以上能耗增长的主要推手。由于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增长过快,完成全年节能降耗任务目标困难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及全年预计

  从全年各项经济指标的任务目标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出现缺口基本已成定局,预计年底完成550亿元,同比下降15%,距目标相差220亿元左右。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9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工业增加值完成420亿元,同比增长12%。建筑业增加值完成50亿元,同比下降10%。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62亿元,同比增长15%。地区生产总值与年初预定目标相差22亿元左右,缺口主要集中在建筑业。其他产业增加值目标经努力有望完成,但需要农牧、财政、地税、金融、交通以及锡林郭勒调查队等部门加强相关数据的管理和监控,为地区生产总值核算做好数据支撑。

  两起事件以及矿山秩序整顿对我盟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且在诸多领域仍未见底,影响还将在一定程度延续。为此,各有关部门应有充分思想准备。我盟下一步的发展重点:一是着力打造多元发展、多级支撑、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工业体系。加强煤炭、电力等能源及相关产业的优化升级,稳定其在工业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领军地位;不断壮大肉食品加工、纺织等传统农畜产品加工产业,提高精深加工的水平和技术,发挥其在带动一产、扩大就业方面的作用;力争使装备制造产业有所突破,延伸产业链条;大力引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二是促进工业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好物流资源。我盟物流资源丰富,但有了资源优势并不能代表就有了经济发展优势,比如我盟煤炭外运和土方剥离尽管会产生巨大的物流资源,但多数由在外地注册的企业和个体承担或工业企业内部消化,使物流税收和增加值无法体现。因此,各级政府应尽快打造其组织协调功能,从宏观上对物流业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着力打造现代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特别是锡市、西乌旗等煤炭高产区应建立专业化的煤炭物流园区,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在当地注册,使本地或外地个体车辆以挂靠等形式并入当地物流企业,有力推动本地物流资源的整合和集成。另一方面,应促进产业分工更合理、细化。各地应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工业企业直接投资,或通过招商引资使其他社会资本进入等形式,促进营销环节与工业生产合理产业分工,成立专业的工业品营销独立法人企业,使工业企业营销环节创造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第三产业中,优化工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结构。三是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地方的关系,特别是矿山企业要切实协调好与农牧民的利益共享关系,实现企业发展与农牧民增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