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字大
-
字小
2012年在全国、全区总体消费势头呈现下滑趋势的大背景下,锡盟社会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前四季度分别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亿元、74.2亿元、116.3亿元、163.9亿元,分别增长15.6%、15.4%、15.7%、16.0%。全年累计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位居全区第四。
一、全年消费品市场简况
(一)从行业分类看,批发、零售业仍占主导地位
2012年,锡盟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实现了144.6亿元,占零售总额的88.2%,增长14.7%;住宿餐饮实现19.3亿元,占零售总额的11.8%,增长26.1%。
(二)从城乡分类看,乡村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全年,锡盟城镇地区实现零售总额131.1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0%,增长15.8%;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增长16.7%。逐季看:一季度,乡村市场增速低于城镇市场0.9个百分点,二季度,乡村市场增速低于城镇市场2.7个百分点,三季度乡村市场增速高于城镇市场2.1个百分点,四季度乡村市场增速高于城镇市场0.9个百分点。
(三)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单位发展良好
2012年全盟共有限上法人单位91户,其中批发零售业企业46户,住宿餐饮业企业45户;大个体单位55户。从限额以上单位销售看,今年锡盟限上批发、零售业零售额累计实现57.2亿元,增长17.7%;限额以上住宿餐饮实现3.4亿元,增长6.3%。
1、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用类等刚性需求消费对整个消费市场的支撑作用依然较强,对市场的平稳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企业零售类值统计显示:基本生活类商品的稳定增长带动了消费市场的上扬态势。2012年,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实现零售额1.6亿元,增长11.4%,其中: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分别增长29.9%、2.7%,随着公共场所禁烟令的实施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烟酒类则下降8.5%。服装、鞋帽、纺织品类增长过半,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日用品类分别增长39.6%、62%、15.7%。
2、成品油消费大幅回落,汽车消费出现负增长,成为消费市场回落的重要因素。全年石油及制品类销售额实现57.1亿元,下降3.5%。零售额实现了44.6亿元,增长15.5%,增幅较上年同期下降了6个百分点。受国家宏观调控、鼓励消费政策退出的影响,导致汽车消费下降,逐季看,分别下降了14.9%、15.5%、14.5%、5.7%。
(四)从各旗县市区看,7个旗县市区总量达到10亿以上,分别是锡市41.6亿元、二连22.7亿元、东乌14.9亿元、西乌旗13.6亿、太旗13.2亿元、西苏旗11.7亿元、多伦县10.7亿元。增速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乌拉盖16.3%,西乌16.2%,二连16.1%
(五)从各盟市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位是呼和浩特1022.2亿元、包头966.7亿元、鄂尔多斯501.4亿元、赤峰465.3亿元、呼伦贝尔398.8亿元、通辽330.5亿元、乌兰察布213.3亿元、巴彦淖尔169.2亿元、锡盟163.9亿元、兴安盟151.7亿元、乌海100.6亿元、阿盟51.1亿元。增速分别是乌海16.8%、兴安盟16.6%、赤峰16.4%、锡盟、呼伦贝尔 16.0%、阿盟15.3%、巴彦淖尔15.0%、呼和浩特14.9%、包头14.1%、通辽、鄂尔多斯、乌兰察布14.0%。
二、锡盟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2012年我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但较上年同期回落了2.7个百分点,同时也反应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消费价格上涨抑制消费需求
近年来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对消费市场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尤其是粮油、肉类、蔬菜等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会直接影响到低收入家庭的正常支出,尤其我盟冬季较长,且降雪量大,进入冬季后食品价格有了小幅波动性增长,在收入预期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一些中低收入家庭会以减少开支来应对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持续稳定增长。
(二)受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限上活动单位主导地位不突出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仅占全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的37%。由于锡盟地理环境因素,十三个旗县划分而治,难以形成大型经济产业,(目前全盟还没有大型连锁企业)导致线上活动单位相对较少,致使限额以上单位所占比重小,拉动消费品市场能力弱。
(三)长期二元化体制使城乡分割,经济发展不均衡
农村的消费品购买力虽有提升,但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还存在较大差距,与城镇购买力差距明显。反应出农村消费水平低,并且乡村消费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以促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四)网购消费呈现上升趋势
网购成为拉动居民消费支出的新生力量,而目前的统计方式并未把网购纳入居民消费价格调查体系,造成了统计数据的缺失。
三、扩大消费的几点建议
2013年中央明确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锡盟社会消费品市场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积极、消极因素并存。
(一)加强民生工程支持。逐步推动医保、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出台,确保居民的生活更加有保障而无后顾之忧,越来越多的人不仅仅满足于吃饱穿暖,而是转向提高生活质量,势必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消费购买能力。
(二)扎实稳步推进城镇化建设。城镇化质量的提高,可切实提升乡村居民消费水平,将消费潜力转化为现实消费能力。
(三)努力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政策机制,持续发挥消费政策的效应。培育新的带动力强的消费增长点要顺应消费需求,根据居民消费特点,结构及市场健康发展的要求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政策机制,持续发挥政策的持续性。市场缺乏影响带动力大的热点商品,前几年,汽车、家电消费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带动了消费品市场的繁荣和活跃,但目前尚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出现。
(四)政策影响。2013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和中办通知精神,各地大力倡导勤俭节约精神,这项政策的贯彻实施也会对社会消费品中的各类经济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